乔印升
淮河行蓄洪区农业种植方法传统,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缓慢,工业寥寥无几,贫困面较大,外出务工仍是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市委书记于勇在调研时指出,为了淮河的平安,淮河行蓄洪区人民作出了奉献,产生了王家坝精神,令阜阳人民自豪,但淮河行蓄洪区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导致了贫困,党委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按照中央扶贫工作的要求,主动适应新常态,依靠群众找准问题、发掘优势,带领支持淮河行蓄洪区人民脱贫致富。
淮河行蓄洪区发展滞后,存在主客观两方面原因。客观上,淮河行蓄洪区必须作出必要牺牲,而国家仅在使用行蓄洪区后对常规农业和经济作物按一个标准补偿。国家对行蓄洪区土地使用有严格的限制,不允许在行蓄洪区内开发房地产发展地产经济、建工厂发展工业经济、建集市发展商贸经济、建养殖场发展种养殖业。高投入高产出项目,也因蓄洪将带来的巨大风险望而却步。没有蓄洪时的隐牺牲与奉献比蓄洪时更大,是制约淮河行蓄洪区发展的关键所在。主观上,以王家坝为代表的淮河行蓄洪区等靠思想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四十年间,淮河洪水频发,行蓄洪次数多,频繁的救灾救济淡化了发展意识,助长了等靠思想,是淮河行蓄洪区扶贫开发的最大思想障碍;平均主义盛行,救灾救济中,平均主义逐渐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在淮河行蓄洪区尤为盛行,成为扶贫开发的又一思想障碍。
淮河行蓄洪区的扶贫开发,必须以刮骨疗毒的气概从思想上刨除贫困之根,立足自身优势谋划脱贫致富之路。
消除思想障碍,弘扬王家坝精神,做好主观文章。思想问题必须用思想来解决。要用王家坝精神唤醒淮河行蓄洪区人民的致富渴望和激情,充分发挥发展创业模范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培育发展生产、致富小康“比、学、赶、帮、超”的进取意识和“人人争致富、家家奔小康”的社会氛围。
摸清家底发展特色,变水害为水利,做好水的文章。淮河行蓄洪区风光优美,三面环水,淮河文化、抗洪文化、庄台文化等文化资源丰富,产生了王家坝精神,留下了众多领导足迹,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充分整合资源,积极争取项目,多措并举解决“恨水不走,盼水不来”等问题,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
细化目标明确步骤,夯实基础设施,做好服务文章。要抢抓政策先机,上争项目,下促创新,力争五年脱贫,十年致富。把扶贫开发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结合起来,分阶段逐步推进。首先完成近期扶贫开发工作任务,每年脱贫20%,2020年全部脱贫。把扶贫脱贫工作摆上重要位置,重点解决道路、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短缺问题,出台土地流转再救济措施,支持特色农业发展,打造“一村一品”,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精准扶贫,落实帮扶包保措施,谋农民脱贫致富之所谋,想农民脱贫致富之所想,为农民脱贫致富做好服务工作。
(作者系阜南县王家坝镇党委书记)
新闻推荐
制图:实习生常远平 本报讯 (记者 程榭 张凯培 通讯员 洪海峰 张利军)记者近日从阜阳海关获悉,今年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值达16.6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40.8%,超全省平均增幅44个百...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