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宋玉洁)“我想回家乡看看。”6月16日,在阜南县地城镇敬老院里,103岁的南充籍抗战老兵郑天付,用浓浓的四川口音不断重复着晚年的最大期盼。两周后,这一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6月30日9时许,在《阜阳城市周报》、阜阳益爱志愿者协会等爱心单位开展的“送抗战老兵回家”大型公益活动的帮助下,郑天付坐上大巴车,在离家84年后,踏上回乡路。
“真高兴,就要见到家人了。”车辆还未启动,身着红色唐装的郑天付就早早地坐在了车里,不时望向窗外,深怕错过返乡途中的每一道风景。
郑天付出生于1913年,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大堰沟人。1937年,郑天付参加抗日战争。鸡公山战役中,他在前线作战七天七夜;武汉会战中,炮弹击中了他的右脚踝和耳后根;部队途经武汉西北一沙河地带,他手持冲锋枪,勇敢向对日本侵略者反击……
然而,这名铮铮铁骨的战士,心里也有着最柔软的思乡情。1948年3月,郑天付随部队来到阜阳,此后便定居于此。此后六十余年,娶亲生子,生活安定,但老人心中依旧念念不忘他的四川家乡。老家那蜿蜒的小路,大山深处的清香豌豆面,以及血浓于水的亲情,都是老人心中温暖的记忆。毕竟,从1931年离开家乡算起,他已有84年没有回过老家了。
郑天付的二女儿周红芳回忆说,父亲年轻的时候,曾给四川老家发过电报写过信,101岁时,他仍坚持上北京参加寻亲活动。但遗憾的是,大部分讯息都石沉大海,父亲也一直未能联系上家里人。
所幸的是,2014年10月,在多方努力下,郑天付终于找到了他的妹妹郑玉芳。确认兄妹关系后,由于路途遥远,兄妹俩只能先电话联系,聊聊家乡和往事。“我这一辈子,还能否回去亲眼看一看家乡的山水和亲人……”午夜梦回,老人常常喃喃自语。
得知郑天付老人的愿望后,《阜阳城市周报》和阜阳益爱志愿者协会便着手努力,帮助老人实现愿望。在联系医生为老人做身体检查,确定老人乘车并无大碍后,他们发起公益活动,为老人筹集回乡路费,并且找来了阜阳国济医院的医生做医疗陪护。
“得知将要回家乡,这几日,老人心里都乐呵呵的。”郑天付的女儿周红芳说:“出发前一晚,他在敬老院里,不断跟别人说,自己要回去见妹妹了。而且,他还一直念叨着,这么多年没见,都不知道妹妹可能认出他了。”
6月30日早晨,细雨蒙蒙。老人拄着拐杖,精神矍铄,一条横跨安徽、河南、湖北、陕西、四川五省的返乡行程开启了,总里程达1200多公里。
新闻推荐
于勇李平等陪同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