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阜南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思路,坚定信心,奋力攻坚,始终坚持以扶贫开发为统领,以规划体系建设为指导,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三产融合、四化同步促发展,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十二五”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经济总量迈上百亿元台阶,主导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为“十三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15年全县GDP达到13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末的近1.7倍,“十二五”年均增长8%,人均GDP达到7890元,是“十一五”时期末的近1.4倍,年均增长7.5%。财政收入达到2010年的3.2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乡居民收入均保持近15%的增幅。
产业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主导产业逐渐壮大,2015年柳木文化、纺织服装和机械电子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3%,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高,蔬菜、杞柳、晚秋黄梨和食用菌四大特色产业发展迅猛。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商贸物流保持快速增长,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由“十一五”末的37.7:30.7:31.6调整为33.8:33.3:32.9,二产比重提升2.6个百分点,与一产比重差距进一步缩小,工业化率达到29%。
城乡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完成县城总规修编、乡镇集镇总规和村庄布点规划编制,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以项目为抓手,持续加大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城乡综合承载力大幅提升。高效推进城镇建设,中心镇综合功能不断完善。美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重点示范村建设进展有序,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完善。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审计监督、招投标等多项制度改革,全面推广“六零服务法”,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十二五”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0%,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3581万美元,实现1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的历史性突破。
社会事业成效显著。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民生工程覆盖面持续扩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强,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幅提高。截至201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2200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6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2.8%。
完善建设规划体系 发展思路更加清晰
全面完成《阜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阜南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以“十三五”规划为指导,加快编制教育、卫生、电子商务、生态旅游等一系列总规、详规。先后完成《阜南县以工代赈“十三五”规划》、《阜南县大中型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十三五”规划》、《阜南县以扶贫开发为统领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阜南县政法基础设计建设项目“十三五”规划》、《阜南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书》、《关于加快柳木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专项规划计划。县城总体规划修改已通过市审查。17个乡镇集镇总体规划相继通过评审。对12个美好乡村中心村进行规划,截至目前,共完成56个中心村规划。加快控规、专项规划和其他各类规划的编制,完成了城北新区、田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编制中岗、黄岗等重点镇集详规;完成了县城燃气专业规划、商贸发展专项规划和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排水防涝规划已完成规划评审稿;铁塔规划已完成规划草案;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城市排污专项规划已经完成招标。全面完成村庄布点规划、阜南县战略发展规划。洪洼地区总体发展规划目前已经完成方案。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 发展动能转型升级
全县柳木文化、纺织服装、机械电子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三大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三大主导产业全年实现产值127.8亿元,增长19%,占规模工业产值的73%。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引进工业项目17个,协议总投资12.1亿元,投资5.5亿元的阜南齐耀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投资1.8亿元的旗虹铝业项目开工建设,大德科技、泰力电器、六维医疗机械、365照明等一批高科技项目相继开工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企业达10个,实现产值10亿元。县开发区新增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新增规模企业11家,协议利用外资突破150亿元,晋级国家级工作进展顺利,已正式报送国务院待批。黄岗、中岗、会龙等五个乡镇工业园区入驻企业110家,完成产值30亿元,一区五园引领效应凸显。出台《关于扶持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年新增私营企业579家,个体工商户3332户。制定《阜南县2015年工业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拿出851万元鼓励扶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创优品牌,投入10亿元进行工业技改。推荐省著名商标3个,市知名商标4个;获批省名牌3个、市名牌3个,申请专利47个,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个,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达到3家。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基础持续巩固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7.5万亩,总产87.4万吨。瓜菜、晚秋黄梨、杞柳、食用菌四大特色产业总面积分别达到51.2万亩、2.15万亩、5.3万亩、1.6万亩,总产值达8亿元以上。渔业、畜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57亿元、28亿元。大力推广适应性农业,全县节水抗旱稻种植面积20万亩,水生蔬菜5300亩,龙虾养殖380亩,形成“畜禽—沼—菜(粮、菌、果)”等多种循环农业模式。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目前,土地测绘基本完成,实地测量13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8%以上。复垦新增耕地4561亩。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大户144户,流转面积28.3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37家,总数达1180家;新增家庭农场71家,总数达235家;全县省、市县级龙头企业55家,农产品注册商标20多个。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个,市级蔬菜标准园2个,省级标准园1个,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已通过验收,已建成4000多亩黄梨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7000亩水果生产基地。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79467千瓦,拖拉机总台数24866台。大力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秸秆还田利用率80%以上。
加快完善“三网”建设 发展短板不断补齐
阜南县坚持把路、水、电“三网”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础保障工程和第一号民生工程,大打“三网”建设攻坚战。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各类投资3.8亿元,土方1360万方,迎来省政府皖北片、江淮片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座谈会在阜南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在全市评比中荣获特等奖,在全省“江淮杯”竞赛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小型水利改造提升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水厂3处、改扩建水厂5处、水厂管网延伸4处,解决14.4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小农水专项县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00万元。洪河洼地治理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已开工实施,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完成洪洼堤防堤顶防汛道路应急改造工程。完成洪河干堤马街崩岸险情应急处理工程,完成投资590万元。加大路网改造力度,积极编制路网建设项目108亿投资计划,争取省市支持阜曹路、沿淮公路等重大工程。2015年,路网总投资达24亿元,其中2015年计划投资12.7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9.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2%。完成29座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在全县建设类和全市系统内均名列前茅;实施县乡公路改造工程8条(段)、实施省补养护工程3条(段)、村级公路网化工程90条(段)、安保工程8条(段);G220阜南会龙至王大湖段国省干线县城绕城段改建工程、省道256改线、省道202铁路桥下穿工程有序推进;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前期工作已完成;阜南汽车客运总站正在落实用地等工作。全年县、乡、村道公路管养率达90%,好路率平均达到60%以上。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建立2015-2020电网规划项目库1305个项目包,资金16.5亿元,一期项目投资达5.3亿元,单县投资额居全省第一,目前完成投资3.3亿元。先期计划农网改造升级工程397个子项目全部开工建设,项目竣工119个,主体完工167个。完成35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1座,10千伏线路161千米,低压线路405.5千米。改造低电压台区132台,地埋线台区112台,户均容量由2014年底1.03千伏安/户提高到1.26千伏安/户。
全面推进扶贫开发 加快脱贫工作步伐
全县先后开展“三清两建”及精准扶贫“回头看”工作,摸实找准扶贫对象,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8万户、3.37万人主动退出贫困户行列。建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双包”机制,筛选90个县直单位包到90个贫困村,县直科级以上干部、乡村党员包到贫困户,实现村、户包联全覆盖。建立90支驻村扶贫工作队,由工作队队长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深入贫困村开展帮扶。以光伏扶贫首批试点县为契机,大力实施光伏扶贫,全省首个投资10亿元的光伏扶贫PPP项目落户阜南,为28个乡镇30个贫困村每村建一座60千瓦光伏发电站,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宗合)12月28日,市委书记于勇参加指导阜南县委常委会“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他强调,要以“三严三实”为准则,切实强化党委的政治功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nb...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