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的街巷,独具特色的小吃,苏式建筑风格的供销社……在阜南县西南地带,坐落着方集老街,诉说着岁月悠长,展现着时代变迁。繁华与安静、古老与现代,在这里融为一体。或许,正是这种复杂的集合让其独具韵味。
方集镇旧称方家埠口、方家集,又名滨洪镇。该镇兴起于宋朝,设置于清朝,地处两省三县交界,位于洪河北岸,水陆交通方便,是旧时临泉、太和、界首、亳州一带通往大别山区的必经之地。
洪河水行至方集附近,河面宽阔,流速平缓,适宜靠岸休整,方集镇便有了依河而建、临水而居的航运码头。依托码头,行至此地的船主上岸售卖货物,采购所需物资,买卖日渐兴旺。后来,当地百姓也加入供给行列,方集镇商贾云集,客栈林立,集市贸易区就此形成。繁华时,洪河岸边桅杆林立,渔火通明,文人墨客、贩夫走卒你来我往,一派热闹繁华景象。
如今的方集老街,洪河水静静流淌,码头不复存在,曾经的繁华已成追忆。然而,三四米宽的老街道、沿街商铺四扇或六扇的木门、上世纪的建筑、经典的传统手艺,仍为方集老街保留了几许古韵、古味。特别是苏式风格的供销社等建筑,中轴对称,立面平整,中间高、两边低,房屋都特别重视檐部、墙身、勒脚三个部分的建设,整齐而有序。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青砖青瓦的苏式仓、油漆刷出的宣传口号和墙面上的水泥浮雕……呈现着以往的特殊印记。
老街上不少小巷以旧时生意命名:油坊巷、鱼行街、狗肉巷……传说老街繁盛时,听街巷名便可循迹买卖。如今,虽然按类划街的格局不似以往,但方集小吃的名声却日渐远播。方集馓子、方集锅巴、方集丸子……传统手艺制作现场展示,美食的香味扑鼻而来。
在老街一家馓子店内,手艺人娴熟地和面、搓条、框条、下撑、油炸,不一会,细如发丝、香酥可口的馓子便端上货柜。另一边,工人们撑纸箱、鼓袋子、装馓子,忙得不亦乐乎。“这些打包的,都送往城里的大小超市,俺方集的馓子可有名哩。”店家对记者说。
老街的百姓淳朴又亲切,热情地招呼记者品尝家里刚做的丸子,为记者指路,细细地讲述何为“一井担二庙”等方集故事。蓝天白云下的老街,河流依偎,一派安乐祥和,漫步其中,悠哉游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宋玉洁)1月12日,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行长于丕涛一行来到阜南县,调研扶贫开发工作。副市长刘树生陪同调研。 于丕涛一行先后来到阜南县洪河桥镇盛郢村、王家坝闸、王家坝镇郎...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