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收即将来临,老雅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宁光雅(中)向前来学习的外地农机手介绍秸秆打捆机的使用方法。
距离午收还有半个月时间,不少农机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就开始忙碌起来。5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颍泉区宁老庄镇老雅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时,这里的农机手正忙着检修农机、培训操作技术,到处一派繁忙景象。
提前准备好农机
记者首先来到合作社位于阜太路北侧的一个农机维修点,几名农机手操着扳手等工具,正在检修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眼看就要收麦了,咱得提前把机具检修好,把操作技术培训好,到时就不会掉链子。”合作社负责人宁光雅迎上来打招呼说,“走,我带你到合作社的农机大院看看。”
人称“老雅”的宁光雅今年50岁,对农机方面颇有钻研。目前,老雅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的作业服务范围包括耕、种、播、收、排涝、植保等,基本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特别在近两年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方面,老雅和农机合作社社员充分利用新型农机,做好秸秆粉碎还田、打捆销售等工作。
车行途中,老雅介绍起合作社今年的夏收夏种准备工作。“目前,我们共有联合收割机10台、拖拉机60台、各类植保机械200余台;前两天,又购买了两台植保无人机,合同已经签好,午季就能派上用场。”老雅说,为响应政府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号召,合作社在现有60台秸秆打捆机的基础上,近日再购进30台。
“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综合利用途径很多。近几年,我们在做好收、种等农机服务的同时,一直想办法帮助群众解决秸秆处理难题。”老雅介绍说,由于拥有数量较多的秸秆打捆机械,合作社去年除在本地开展打捆作业外,还前往宿州市灵璧县作业2万亩,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农机大院培训忙
不一会儿,记者便来到老雅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大院。站在院门口,只见这个投资1000余万元、占地10亩地的农机大院已初具雏形——位于大院北侧是面积2100平方米的农机停放仓库,农机技术培训室等正在抓紧建设中。
“农机大院全部建成后,可以集农机存放、保养、维修,农机技术培训等功能于一体。依托农机大院,俺可以提供更优质的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农业生产,让农机合作社向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随老雅走进农机停放仓库,只见高大、宽敞的库房内,按植保抗旱、打捆离田等分门别类摆放着各类农机具,满满当当的好不气派。在仓库中间,不少机手正围在农机前听维修师傅讲解技术要点。
靠仓库南墙,一溜摆放着几十台秸秆打捆机,上面写着陈建彪、韩益飞等人的名字。“除合作社自用外,我们的秸秆打捆机还出租给农机手使用,每亩收5块钱的服务费。”老雅告诉记者,今年午季,合作社预计可实现秸秆打捆作业面积10万亩,收、种各5万亩。这些活计对农机手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说话间,农机大院里突然热闹起来。原来,是来自灵璧县、阜南县的近百名的农机手到合作社“取经”来了,他们主要是来学习秸秆打捆机等机具的操作技术。
“外地来学习的,咱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热情接待,大家技术都学好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也就好做了。”老雅表示,为支持扶贫工作,在今年午季农机作业之前,合作社对当地贫困户提供照顾政策,凡有意者可免费在合作社参加农机操作技术培训,学成后帮助协调银行贷款购买农机,然后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代收代种受欢迎
虽然新购农机投资不小,但老雅充满了信心。“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利国利民,咱作为一名农机手,应该尽一份力。”老雅介绍说,以秸秆打捆为例,每捆30斤,向群众收费1块钱,销售给外地的秸秆经纪人效益很可观。“今年,我们和秸秆经纪人约定,每设置一个秸秆回收点,必须雇佣该村6个贫困户,从事看管等清闲工作。”老雅说。
采访最后,老雅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一个新想法:从今年午季开始,合作社将开展田地托管服务,为群众提供全程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社会化服务,小麦每亩地收380元、玉米每亩320元……“现在,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每到收种时节,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干活很吃力。实行托管后,群众到时只要到地里来拉粮食就行了,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老雅说,合作社目前已谈好了托管面积2万亩,希望依托合作社的农机资源优势,为乡亲们办点实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李智勇)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国家林业局近日公布了第二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安徽省共有10家企业跻身其中。阜阳市沪千人造板制造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成为全市唯一一家获...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