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南新闻 > 正文

□合肥夏业柱

来源:新安晚报 2016-06-17 17:11   https://www.yybnet.net/

阜南县淮河公园

与王家坝、焦陂酒相比,嗨子戏名声小。它源于阜南,流行于淮河沿岸,只有当地人懂它,听它,爱它,是地道的小众戏。我十多年前去阜南,小住过几日,竟不知有嗨子戏,后来几年,因工作,在淮河边转悠过不少地方,也没听说过嗨子戏,是这次阜南采风,走进嗨子戏艺校,看戏,座谈,听介绍,才短暂地邂逅了嗨子戏,也算是满足了我的好奇。

我早年的淮河印象,全是抗洪救灾新闻,“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和“王家坝”尤其刻骨铭心。那时,洪灾、贫穷成了淮河代名词,此外似乎并无其它文化涵义。当今天我了解到嗨子戏身世时,我才知道嗨子戏于阜南,恰如花鼓灯于凤阳,并非偶然,都因淮河而生,自然遵循着淮河两岸的生活逻辑。淮河的泛滥导致百姓贫穷,毋庸置疑为两岸文化打上了悲苦的烙印,嗨子戏就诞生在这样的土壤中。阜南人说到嗨子戏起源,都说是村头小戏,来源于底层,唱的要么悲苦,要么愤恨,说到底是情绪宣泄。

据专家考证,嗨子戏由“花挑子”起家,乃艺人挑着插花的担子,走村串巷随性表演,卖唱收钱。艺人每到一处,画地为台,打地摊卖艺。两三人就能演,形式不固定,演员数不固定,也无角色分工,曲调单一,唱段间没有过门,动作很少,配乐也简单,只有打击乐器,很像长江流域无为一带的门歌。因为没有情节,故事性不强,那时还不叫戏,也不上戏台,仅农闲时在乡野村头表演。花挑子起于何年,说法不一,说乾隆年间、道光年间、清末民初的都有,我查资料发现并无权威说法。这令我想到嗨子戏的卑微和边缘化,至今少有人关注和研究,以致身世不明,就如孤儿往往不知出身,而嗨子戏的名字由来似乎更印证了这点,因为每句唱腔都以“嗨”起唱,仿佛叹息,索性就叫“嗨子戏”。不过,嗨子戏第一次登台,很多人都指向民国初年。那时,有钱人家遇喜事,搭台演嗨子戏是时尚。有一年县太爷家过寿,一次就搭台演了二十多场,人们第一次见到如此出彩的嗨子戏,喝彩之余,认可了嗨子戏也能登大雅之堂。从此,嗨子戏逐渐由村头小戏变为台上大戏。

不过,嗨子戏真正华丽转身是在解放初。1958年阜南成立了嗨子剧团,招收40名学员,剧团还深入民间,挖来了于德发、袁海波等老艺人,专事表演传统嗨子戏,同时抽掉了阜南几所中学的老师和文化馆工作人员,集中搜集整理嗨子戏。周学忠老师就是那时被招到剧团,他毕业于芜湖师范,在阜阳的中学教音乐,进剧团后,便负责记谱、改编,正是他的付出,嗨子戏增加了弦乐伴奏和唱段间的过门。嗨子戏由此在剧情、旋律和表演方式上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变成有头有脸、剧情完整的大戏。如今,周老师和很多老艺人已去世,但阜南百姓记得他们,说到嗨子戏上台,总想到他们当初的努力。1959年起,嗨子戏已在阜阳地区走红,1963年甚至外出巡演了6个月,后来虽有过曲折,但总体辉煌。到上世纪80年代初,剧目已有130多出,年演出200多场,不仅在阜南演,也去外地演,据说还演到了江南。鼎盛是在1977年,时任省委书记万里看了嗨子戏《万分之一秒》后,高度赞誉,称其“天下独一戏”,《安徽日报》为此专题评论,从此嗨子戏作为阜南文化符号,为大江南北所知。嗨子戏当年的辉煌如今还铭记在阜南人心中,我在嗨子戏艺校见到的老艺人,说到当年,都一脸自豪。

嗨子戏的落寞是当年老艺人们绝对没想法到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剧团忽然撤销,嗨子戏重回乡间田野,且演得少,看得也少,一夜间“昨日春暖今日秋”。关于撤销原因,我没了解到详情,老艺人们也徒有慨叹。我想应该与其他剧种相似,不外乎时代发展,审美变化,不过嗨子戏更特别,生活好了,悲苦不再,悲苦腔调的消失也许在所难免。总之,嗨子戏销声匿迹了二十年。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全国都在挖掘传统文化,才有人又想到了久违的嗨子戏,而此时,老艺人已大多辞世,新艺人寥寥无几,嗨子戏面临断代。阜南人终于感到了嗨子戏的濒危,于是把抢救保护提上了议程。阜南人此后下功夫烧了两把火,一把火是重组剧团,叫演艺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既演梆子又演嗨子,让嗨子有了新家。二把火是文化局、广电新局、教育局、民政局四家联手,成立嗨子戏艺术学校,培养嗨子戏传人,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我没看过演艺中心演出,不知道梆子戏与嗨子戏如何在同一家屋檐下生存。但我专门走访了嗨子戏艺术学校,耳闻目睹,对这个新生的嗨子戏摇篮约略有一点感性认识。

嗨子戏艺校成立不过三年,但可说的事不少。我在艺校走访时,县文化馆长向我介绍了艺校发展史,有成绩,更有不易,走廊橱窗陈列的图片也印证了馆长的话。我浏览图片,艺校发展的足迹历历在目。他们曾在安徽省第三届艺术节上,获得过二、三等奖,去年甚至进京在中国大剧院演出过。不难看出,艺校虽年轻,却有顽强的生命力。一个个获奖的精彩瞬间记录的是艺校人的艰辛,也是艺校人的骄傲,这也成了学校支撑下去的精神支柱。的确,凡是对嗨子戏有感情的人都为这些成绩骄傲,也对艺校明天寄予厚望。那天走访中,艺校还特意安排了学生演出,演的是几段折子戏,有传统剧目《秦香莲》,也有新剧目《沙家浜》,都是艺校拿手剧目,有些曾获过大奖,展示过艺校的辉煌。

成立艺校于嗨子戏无疑是幸运的,嗨子戏毕竟有基地了。不过还只是起步,困难并不少,依我看它底子薄、条件差、教师少、生源缺,再说没有独立招生计划,课程也不规范,很有摸着石子过河的感觉,还不是严格意义的学校。

从艺校出来,我的担心挥之不去。听说2013年嗨子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亦喜亦忧。我总觉得一种文化列入了遗产,说明已岌岌可危,而不列入,又无法很好地保护。这似乎是个怪圈,要走出这个怪圈,靠的不仅是名头,还需要钱,需要人,根本上需要政府重视,需要文化人的奉献。阜南人也许已意识到这些,他们也正在努力,果真如我所愿,那么阜南人还能听到嗨子,淮河两岸还能听到嗨子,那么,于阜南这片土地,于我们这个时代都将是幸运的。

新闻推荐

八起环境违法案件被挂牌督办

昨日,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根据近期省环保厅现场检查情况,决定对8起存在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的案件实施挂牌督办。其中包括安徽定远盐化工业园、德轮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金...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合肥夏业柱)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