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毒贩无处可藏,还社会净土蓝天”是他从警工作的座右铭。在14年多的警察生涯里,他先后亲自指挥、指导、参与侦破各类毒品犯罪案件389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47名。他先后荣获全省公安机关十大忠诚卫士、阜阳市第二届“十大最美政法干警”、多次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曾荣立个人一等功、个人二等功各一次,多次被阜阳市公安局评为“优秀公务员”。
他就是阜阳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李柯。
李柯从事禁毒工作14载,凭借智慧与勇气始终坚守在缉毒最前沿,得到基层一线民警由衷的敬佩和赞赏,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小李哥”、“小李飞刀”。
全心投入 铸就利剑锋芒
“只要看到是你们李大队长报送过来的诉讼卷宗,我们就会感到一阵轻松。”检察机关的同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由其负责审理报送的案卷,均取得“批捕率100%、起诉判决率100%”。这扎实的基本功从何而来,只是因为好学!身边的同事们都知道,进入缉毒队伍以来,李柯深知“(刀不误砍柴工”的硬道理,几乎每天都抱着缉毒办案专业书籍不放,经常缠着老队员问东问西,从立案到经营,从抓捕到突审,从证据搜集到移送起诉,每一个环节他都要确保“把准脉”、“全吃透”。在办理2014年一起走私、贩卖毒品案中,为将犯罪嫌疑人楚某全程纳入侦查视野,李柯等人冒着酷暑在云南省勐腊县一宾馆附近蹲守,最终在第二天下午将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随即又对主要犯罪嫌疑人开展突审,终于在第三天将犯罪嫌疑人突破并安全送押至看守所,此时李柯已经连续工作两天两夜没有合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智勇双全 冲在缉毒一线
禁毒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巨大。但真正危险,而且充满着危险的是要与狡猾而凶残的毒贩面对面交锋。缉毒民警不仅时刻面对涉毒人员的各种暴力威胁,还可能面临艾滋病、乙肝等高危传染疾病的感染。李柯自从警以来,始终战斗在缉毒第一线,面对各种危险和困苦,他从未退却、从不低头。2010年3月,在抓捕制造毒品案的主犯高某时,李柯同志衣服被撕破,手臂被患有乙肝传染病的高某咬伤。在带队夜间抓捕走私、贩卖毒品案张某时,他带头翻越近3米高的围墙,手掌被玻璃片割得鲜血淋漓,但他全然不顾,第一个跳进院内,一脚踹开房屋大门冲进房间控制住张某,很快在其住处搜查出还没有来得及转移的毒品。2014年5月,在阜南县抓捕涉毒、涉黑的重大犯罪嫌疑人肖某时,对方持自制手枪威胁,他毫不畏惧,最终带领民警将肖某驾驶车辆截停并将其制服,当场缴获自制枪支1把及大砍刀5把。
忠诚奉献无悔青春
像李柯这样,长期奋战在禁毒一线的民警,他们的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常年奔波在外,动辄十余天,甚至数月,无论寒暑,不分昼夜。参加工作以来,李柯几乎没有休过一天假,多次“过家门而不入”,有时连节假日与家人在一起吃顿饭都成为一种奢望。但是,在承担大量办案任务的同时,他也没有“闲着”。他认真编写了近万字的《阜阳市公安局办理毒品犯罪案件调查取证指引》,《指引》被市公安局以通知的形式印发全市各地,很好解决了缉毒实战中存在的各类取证问题,赢得了基层民警的广泛好评。他还凭借独到的经营案件技巧、审讯思路和方法,总结出“适时破案攻略”、“黄金48小时审讯”、“涉毒证据分类搜集”等技战法,正是凭借这些技战法,他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犯罪嫌疑人的思想防线,取得超高的突破率,让无数战友受益。
“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诚”。李柯凭着自己的青春热血、忠诚智慧,与狡猾凶残的毒犯展开了无数次的生死对决,以满腔热血生动诠释了警魂真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徐立成 实习生 陈敏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