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尚原野 实习生 吴霞明 通讯员 蔡少平 张文雪
这段时间,阜南县王化镇卢寨村的贫困农户卢文芳,一有时间就要到屋后的电表箱看一看屋顶的光伏板发了多少电。“太阳能发电板装好才3个多月,现在已经发了1100多度电,今年脱贫有希望了。”今年45岁的卢文芳笑着告诉记者。
去年秋天,卢文芳家被确定为村里的低保贫困户,当地决定采取光伏扶贫的帮扶措施,帮助她在今年实现脱贫。紧接着,卢文芳按照个人贷款8000元、政府补贴8000元、企业捐赠8000元的筹资方式,在自家平房顶上建了3千瓦的光伏发电装置,并于今年3月6日并入国家电网。“正常情况下每天能发15度电,按照每度电1块钱计算,一个月至少能收入400多元,一年下来就能增收5000多块钱。”卢文芳说。
据了解,目前,像卢文芳这样采用光伏扶贫的贫困户,在卢寨村有72户,他们房顶上光伏发电装置发的电全部通过前期建设的王化卢寨台区380V输电线路,源源不断地输入国家电网。
不仅如此,今年春季,卢寨村还建设了60千瓦的村级光伏发电站,长期得不到发展的集体经济也终于有了新的收入来源。采访当日,在距离村委会不足百米的一处旧宅基地看到,6排太阳能发电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格外引人注目。“我们拿出村集体土地,然后政府补贴16万元、县发改委对口帮扶16万元、企业捐赠16万元,建成了这个光伏发电站,并于今年3月份并网发电。”在卢寨村负责人卢浩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隐藏在太阳能发电板背后的一个电表箱,从当时显示的数据看,截至11时45分,当日累计发电165.9度,总发电量达到21549度。“2万多度电就是2万多块钱,对于卢寨村这样集体经济发展不足的贫困村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卢浩告诉记者,村级电站发的电同样通过前期建设的输电线路输入国家电网,结算的依据就是太阳能发电板背后电表箱。“集体经济有了收入来源,以后村里搞“一事一议”、扶贫开发、以工代赈这些项目,都可以拿出来帮助那些没有脱贫的农户,同时也可以用做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同样是在王化镇,在距离卢寨村约3公里的张集、万沟、夹道三村交界处,一处占地1000多亩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即将并网发电。“从目前的建设进展来看,所有发电设备已经完毕,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近日就能并网发电。”阜南协鑫光伏电力有限公司负责人孙佐健告诉记者,去年10月,苏州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与阜南县政府签署了光伏扶贫PPP项目,决定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尚原野 实习生 李文静 通讯员 蔡少平)7月22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明莹到阜南县王家坝闸查看汛情,并看望慰问在防汛一线采访的新闻工作者。 当天上午,胡明莹一行来到王家坝闸,实...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