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蔡少平 华凤星
4月30日9时许,县房产局当日值班人员李杰未经请假不在岗,其分管负责人为李海峰;4月30日9时50分,县交通局中岗交管站上报封存车辆皖K?43977,但没有张贴封条,直接责任人为交管站站长白国平……前不久,阜南县纪委通报了查处的八起典型案例。
大到“小官大贪”伸手捞钱,小到对群众“耍滑头”“踢皮球”,阜南县查处的一系列“四风”问题和腐败案件,向基层释放了有腐必反的强烈信号。近年来,该县以基层纪检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着力解决“村官”腐败、关键领域违纪违规、基层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淡薄等问题,落细落小强化措施,扛起党风廉政“两个责任”,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扎根”。
基层纪检体制改革,让监督执纪的拳头攥得更紧
今年3月10日(农历二月初二),阜南县纪委接到举报电话称,龙王乡一村党支部书记,正在家里为其孙子办“压尾巴”(农村剃辫子习俗),接受村民礼金。“放在以前,纪委没有力量立刻赶到现场。如果不到现场拍照、留存证据,后面查起来就非常麻烦。”阜南县纪委常委张金海告诉记者,然而,当天接到举报后,他们立刻指派第五工作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对十来桌宴席进行拍照取证,当天就对当事人作出处理。
带来这一变化的,是阜南县2014年以来创新推进基层纪检体制改革,在基层设立的驻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2014年9月,针对乡镇纪委不敢监督、监督不好,常年零办案的问题,阜南县在保留28个乡镇纪委、监察室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基础上,根据乡镇行政区划、人口分布、毗邻位置,成立6个面向乡镇工作的纪检监察工作室。同时明确,工作室是县纪委的派出机构,在授权范围内独立履职。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要完成脱贫摘帽、共奔小康的历史重任,摆在首位的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不是缺几个钱的问题,而是干部思想、观念和作风上的问题。”阜南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桑锴说,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亟需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神经末梢延伸,破解纪检体制机制弊端,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两个责任”扛起来,以干部思想、观念、作风、纪律的大转变,助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2014年以来,阜南县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开始探索基层监督执纪新模式。除推进纪委“三转”、在乡镇设立6个纪检监察工作室外,还在县直单位设立7个单独派驻纪检监察机构、10个集中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使集中派驻机构与被监督单位彻底分离。
“作为最基层的纪检机关,乡镇纪委没有独立的人权、事权,说监督村干部吧,平时混得很熟拉不下来脸;说监督乡镇班子吧,监督同级甚至上级,更是失之为空,成了不抓老鼠的猫。”县纪委有关同志告诉记者,通过推进纪检体制改革,变“同级”监督转变为“提级”监督、“同体”监督为“异体”监督,阜南县开始构建聚焦主业主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新格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的拳头攥得更紧,执纪监督强大合力已经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据统计,今年前4个月,阜南县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281件,同比增长620%;党政纪处分229人,同比增长487%,其中科级干部30人,同比增长9倍。重点查办了县林业局原局长常道海、副局长马成忠骗取林业专项资金案,卫生局原副局长何玲秀、环保局原局长张保社、民政局原局长党军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从坐等举报到主动出击,构建全方位、多角度、无盲区的监督体系
2015年9月,阜南县纪委第十集中派驻组对县林业局公益林补贴项目进行专项监督,发现其下属单位苗圃被列入项目。这引起了派驻组的注意:有可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经过一系列查证,派驻组证实了苗圃不能作为公益林并列入项目,并由此拓展揭开了林业系统原领导班子不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个别人随意决策,虚报公益林面积,贪污、挪用项目资金等问题。
“专项监督的特点是主动、精准,最能体现纪检机制改革的成效。”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马俊杰说,纪委以前可以说是“民不告官不究”,坐等举报线索,现在有了专项监督这一手段,变成了主动出击。
“所谓专项监督,就是指主要针对特定事项或问题开展的监督,是一种主动监督、精准监督,也就是小型的巡查。”阜南县纪委第十集中派驻组负责人陈文说,2015年下半年以来,第十集中派驻组开展专项监督8次,发现问题32个,其中案件线索12个,立案或拟立案8件。
主动出击,“亮剑”惩腐,阜南县还于2015年8月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县级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县委巡察办负责人李姝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县委分四轮已派出12个巡察组,先后对县农机局、赵集镇等12家单位开展专项巡察,共收集问题线索112条,初核86件,已对56名党员干部进行立案审查,党政纪处分32人,移送司法机关6人。
“现在的党风廉政监督,是全方位、多角度、没有盲区的监督,在这种监督下,我们也能放手去干事了。”县财政局长刘贺体感叹。随着惠民政策的不断加大,每年财政涉农补贴资金高达40亿余元,以前仅靠县乡财政部门进行监督,人员少、精力不足、监督不力,导致此类信访问题和腐败案件时有发生。“现在,县直各单位、各乡镇都有直接派驻的纪检人员,全程参与监督,实现了监督无盲区、内容全覆盖、问责不手软,保障了财政涉农补贴资金的安全运行。”
纪委请“喝茶”抓早抓小,党委书记抓住一切机会咬耳朵、扯袖子
实践证明,很多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都是从轻的违纪行为开始,长期宽纵导致越滑越深。“管党治党得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也就是把握好‘四种形态\’。”张金海说。“四种形态”,即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这正成为阜南县监督执纪的“新常态”。
为抓早抓小,防止小事酿成大祸,阜南县纪委出台了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谈话函询工作的制度,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使党员干部受到警醒。一年来,县纪委通过谈话函询46人,纠正错误24个,警示诫勉7人,挽救了一大批党员干部走向腐败深渊。
“一岗双责”“一案双查”,阜南县还强化责任追究,对查处的腐败案件,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倒查追究相关领导责任,这倒逼了“两个责任”的落实。针对县房产局、公安局问题频繁,实施了“一案双查”,甚至启动了阜南历史上第一次对党组的“改组”处理,县卫生局、林业局等6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的单位也被“一票否决”。
“过去都是以工作忙为理由,忙于抓具体工作,认为党风廉政是纪委的事。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传递到了基层,下级出了问题,自己要担责,乡镇党委书记能不重视?”阜南县田集镇党委书记周辉坦言,随着“两个责任”在乡镇党员干部大脑中落地生根,党委书记是抓住一切机会给班子成员咬耳朵、扯袖子,“开展各项工作,不仅要考虑完成工作任务,还要提前摸排好廉政风险点进行防范,确保不出问题,”
让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扎根,把管党治党的责任和压力层层压实到基层各级党组织,阜南县正积极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推动党风政风逐步向好。
新闻推荐
关注沿淮适应性农业系列报道之五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