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目中,鸡蛋就是老天爷给世人最好的礼物,既营养又好吃,男女老幼都适合。鸡蛋的做法多样,可以蒸鸡蛋羹,可以清炒,也可以和各色荤素菜肴搭配,如西红柿炒鸡蛋,韭菜炒鸡蛋等等,都是我们的家常美味。
记忆中的鸡蛋一直都是我的最爱。记得我7岁时母亲生最小的妹妹,月子里奶奶给她端来了桂圆烧水铺蛋,见我在边上嘴馋,母亲也给我吃了半碗,那滋味用现在的广告语就是“味道好极了”。还有一次就是出去春游,母亲拍醒了睡梦中的我,想起了今日春游我一骨碌爬起来,母亲端出一碗葱花鸡蛋炒的饭,油晃晃香喷喷,真是一个好吃!也不是平时吃不到鸡蛋,只是这两次吃鸡蛋的经历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了。记忆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奢侈的吃鸡蛋,就是红烧肉烧蛋,小朋友的碗里有一块浓油赤酱的红烧肉再加上和肉一起烧的鸡蛋,用苋菜汁把饭浇得红红的,邻居孩子见了都是要淌口水的。
无论如何鸡蛋都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好菜,营养品。有位朋友说起过,那时家里蒸鸡蛋羹,规定小孩一碗饭只能舀两调羹,于是他就开动了聪明的头脑,每次只盛一点点饭就舀两调羹,吃完再去盛一点点饭,再挖两调羹……以至于现在这位朋友很有钱了,居然还不敢吃鸡蛋,鸡蛋在那个时候的金贵程度,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十八岁那年,我下放到阜阳市阜南县会龙公社聂长郢大队时,就和另外两个知青一起养了九只老母鸡,母鸡们为了下蛋天天抢窝,咯咯之声不绝于耳。自己养的鸡下的蛋炒自己种的辣椒,是我们在农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农民也养鸡,鸡也下蛋,但他们要靠卖7分钱一个的鸡蛋来买盐,买灯油,缴小孩学费,哪能舍得吃呢!记得在农村时我想起了母亲用一个鸡蛋炒蛋炒饭的美味,于是决定用十个鸡蛋炒一碗饭,结果并不比母亲做的蛋炒饭好吃。现在想想我真傻呀,这哪是蛋炒饭,分明就是一盘炒鸡蛋嘛。公社干部下知青点巡访,看到我们脸盆里,钵盂里全部装的是鸡蛋,大为惊讶,因为其他知青点都在买鸡蛋吃,还有偷农民鸡的,我们三个知青喂的老母鸡下的蛋居然吃不完,所以他们对我们印象好极了。我能早一点离开农村去城里上学,那九只母鸡下的蛋,或多或少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是1970年代初到蚌埠一所中等专业学校求学的。记得那时有同学想改善一下伙食,就装病让医务室开证明吃病号饭。所谓病号饭就是下挂面加酱油,撒一点葱花,滴几滴麻油,最关键的就是里面还卧了一个荷包蛋。病号饭的存在,让生病的学生一下子多了起来,同学们的身体也才一下子健康起来。
八十年代在蚌埠一所中专学校教书时,鸡蛋一毛几分到两毛一个。结婚后餐桌上经常是肉丝、鸡蛋之类的小荤,因工资也就36元42元的,能吃点鸡蛋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小康了。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把小康生活整整提前30多年呀!
那时烧煤的煤票,用不完可以到农贸市场去换鸡蛋,粮票也可以换鸡蛋,每次用煤票或粮票换回五六十个鸡蛋时,那个高兴劲,就别提啦。
进入90年代,鸡蛋开始掉身价了。那时我在合肥生活,老婆单位有个养鸡场,每月分十斤鸡蛋,我夫妻俩哪能吃完呢,于是经常十斤十斤送人,也不值钱,十斤鸡蛋不会超过30元的。那时候,我已经是奔五的人了,听说鸡蛋胆固醇高不宜多吃,为了健康,家里鸡蛋最多的时候,我也没敢大快朵颐啊。
退休回上海后,小区门口的超市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的依然是鸡蛋。土鸡蛋就不说了,洋鸡蛋便宜时3元多,最贵时6元多,现在样样东西都涨价,但鸡蛋可以说不涨反跌,相比上海退休人员平均4000元左右的月收入,餐餐能吃上鸡蛋,还是不成问题的。如今物质的丰富,真是让我们的生活要多幸福有多幸福呀。
也许我对鸡蛋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总觉得,我都是抱着感恩惜福的心情去吃鸡蛋的,感谢国家的政策好,感谢科学技术的发展,感谢养鸡农民的辛勤劳动,我想,我只要抱着这样的心情去吃鸡蛋,鸡蛋的营养价值,一定好于人参,赛过虫草。
□上海江兆良
新闻推荐
全省政协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和优秀信息获奖名单(2015-2016年度)
一、先进单位(按得分排序)1.一等奖: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员会民革安徽省委员会民盟安徽省委员会民进安徽省委员会农工党安徽省委员会政协黄山市委员会政协六安市委员会...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