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段落;60年,在一张报纸的生命中,却是一段曲折漫长的历程。
60年,从一份4开4版的地方性党报起步,合肥晚报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发展壮大。
在这一段不平凡的岁月中,虽曾几度更名,甚至停刊,但是,合肥晚报始终呼应时代、锐意进取,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艰苦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1957年4月1日,一份4开4版、名为《合肥日报》的报纸在合肥正式创刊,60年不平凡历程由此拉开序幕。
1961年6月1日,《合肥日报》更名为《合肥晚报》。
在《合肥晚报》历经创刊初期的艰辛,即将迈入第一个十年,不断展现勃勃生机的成长中,一段波折不期而遇。
1967年1月3日,《合肥晚报》因“文革”停刊。1968年9月16日,一度停刊的《合肥晚报》更名为《新合肥报》出刊。次年10月,报社由淮河路办公楼迁入阜南路办公楼。1972年4月12日,《新合肥报》更名为《合肥通讯》,作为内部刊物出版,正常每周二刊8开8版,当年6月2日,《合肥通讯》第1期正式出刊。1978年4月3日,经中共合肥市委研究,报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合肥报》正式出刊,4开4版,周三刊,《合肥通讯》终刊。
1980年7月1日,经安徽省委宣传部批准,《合肥晚报》作为中共合肥市委机关报正式复刊,报头为茅盾(沈雁冰)同志题写,《合肥报》同时终刊,报社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
在这一段不平凡的岁月中,合肥晚报人默默耕耘、勤勉工作,为合肥晚报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些优良传统在此阶段形成,并一直传承至今。
以改扩版为契机推进新闻改革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铿锵脚步,凭借合肥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东风,复刊后的《合肥晚报》坚持党报性质,突出晚报特色,在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下,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合肥晚报》在原基础版面上主要是着力提高稿件质量和优化栏目设置。1984年7月22日,《合肥晚报》创办星期刊《逍遥津》,4开4版,《逍遥津》在一段时期内甚至成为全国范围内较有特色、较有影响的周刊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的版面数和信息量已不能满足广大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报纸改扩版势在必行。
1993年1月1日,《合肥晚报》及《逍遥津》版面均由4开4版增为4开8版,这是《合肥晚报》的第一次扩版,也开启了报纸以改扩版为契机有序推进新闻改革的序幕。
2003年10月20日,刚刚搬到新报业大楼的《合肥晚报》由4开32版扩为4开40版,这是《合肥晚报》有史以来动作最大、模式变化最大、投入最大的一次改版。这次改版取消了中缝广告,同时加宽加高版芯,使得信息量大增,更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阅读需要。
2005年10月10日,《合肥晚报》由4开40版扩至48版,首次采用A、B、C三叠各16版的形式,其中A、B叠采用双报头,A叠凸显“党报性质”,以党政新闻为主,B叠主打“晚报特色”,着力关注民生。这次改版一亮相就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肯定和好评,也使《合肥晚报》牢牢占据了合肥报业市场的领先位置。
2008年,《合肥晚报》正式当选为中国晚报协会副会长单位。
版数的变化、版面的变化、栏目的变化、内容的优化,这不仅仅反映出了报纸的信息量和对办报成本的消化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一次次的改扩版动作体现了合肥晚报人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合肥晚报人紧跟时代脉搏、与时俱进的可贵品质,这也是合肥晚报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傲立潮头的核心竞争力。
发行广告两翼齐飞
1985年10月起,《合肥晚报》改变以往邮局投递模式,开始自办发行。至1986年全市自办发行网络基本形成。1990年和2007年,报社分别承办了“全国报纸自办发行经验交流会”和“全国报刊自办发行年会”。
通过多年的改革创新,合肥晚报在报纸自办发行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处于全国先进水平。近年来随着发行量增长迅速,《合肥晚报》的发行重在结构调整而非单纯的数字增长,通过努力,报纸的个人订阅数大幅度增加。为抓住高端报业市场,《合肥晚报》与房地产公司合作,对高档住宅小区进行全面覆盖;与中国移动合作,覆盖其VIP客户;同时在大酒店、宾馆和机场积极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合肥晚报》全版全彩发行。此外报社利用管理软件建立了读者数据库,分析读者构成、随时掌握有效阅读率等情况,使之成为广告商的参考依据,并于2009年成立了读者俱乐部。
随着内容的不断提升,印刷、发行机制的不断优化,合肥晚报广告发布量更是持续增长,效益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发行量在合肥地区独占鳌头的《合肥晚报》的广告业务乘势而起,一扫以往规模小、效益低的局面,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通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在房产、商业、汽车、金融、旅游、教育、服装等广告领域取得了较大的竞争优势。
在报业主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合肥晚报也一直在努力开拓非报产业,探索多元化综合发展的新途径。
华丽转身做大做强
2009年11月8日,随着新的市委机关报——《合肥日报》的创刊,具有52年历史的《合肥晚报》把市委机关报的接力棒转交给了《合肥日报》,同时大规模改变自身“模样”,实现了党报向都市报的华丽转身。
2010年3月26日,合肥报业传媒集团挂牌成立,一艘传媒航母开始扬帆出海。
集团成立后,《合肥晚报》在集团框架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新的体制机制参与报业竞争,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10年7月26日,合肥晚报进行又一次重大改版,此次改版标志着合肥晚报完全转型。这一轮改版中,合肥晚报强势推出“今日独家”版,以最迅捷的当日报道和最全面的“报纸直播”,在全国报业和媒体发展中一枝独秀。
2011年1月17日,在被业界誉为“传媒奥斯卡”的“中国传媒大会·2010年会”上,《合肥晚报》获得“金长城传媒奖·2010中国最具影响力城市晚报”的荣誉称号。
融合发展再攀高峰
2016年2月1日,为应对移动互联时代新闻阅读方式的变化和城市高速发展下生活方式的调整,《合肥晚报》作为一份拥有59年历史的“晚报”毅然改为早出,新闻生产方式因此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与此同时,合肥晚报一直在融媒体上进行不懈的探索。升级改造后的“合肥都市网”,在原先的功能模块上增加了“移动网页版”和客户端版,联动报纸、微博、微信,立体地第一时间向网民读者进行传播,在读者(网民)中取得较好的反响。尤其是官方微信,长期处于安徽纸媒的第一名,为新媒体甚至是合肥晚报的品牌形象也有提升。
2016年9月21日,ZAKER合肥横空出世,这是由合肥晚报与广州ZAKER公司合作打造的一款新闻聚合类客户端,是合肥市第一个真正意义最具影响力的融媒体项目,开创了一条传统媒体合肥晚报借船出海、资源共享的双赢道路,探索出一条“强势移动互联网平台+区域主流纸媒”的合作模式。
ZAKER合肥上线后成绩斐然,被中国报业协会授予2016中国报业融合发展实战案例优秀奖,合肥晚报也借此成功入围中国报业新媒体影响力都市报50强。
目前,ZAKER合肥拥有“热点”、“直播”、“合拍”、“发布”、“得味”等本地化定制化栏目,融合了最新的大数据技术、全球1.9亿用户的移动端渠道和合肥晚报的优秀内容生产能力及媒体资源落地能力,借势VR新闻和直播风口,爆发传统媒体优质内容生产惊人力量,尤其是多场视频直播活动,共产生了近千万的观看流量,全面宣传了合肥的崭新形象。
结合ZAKER合肥的上线,合肥晚报对组织架构、采编流程和新闻生产实施了改造升级,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次分发、立体呈现。VR新闻、H5新闻、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生产方式,开始大量运用到新闻生产中。今天的合肥晚报,早已不仅仅是一张报纸,而是一个拥有超过200万用户的全媒体集群。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李后祥
新闻推荐
近日,阜南共青团县委举行第二届“童蒙养正启迪心智”开笔礼仪式,通过庄重的仪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开始学习,走向成才的起点,激励同学们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同时,又通过这种...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