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叶陆苗 张亮亮
走进颍泉区宁老庄镇老庄社区荣华中心村,一栋栋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乡间别墅引起了记者的好奇,48套小康村复式楼、104套新农村联排别墅和320套美好乡村复式楼呈品字形排列,各自独立又相依相偎,与连通家家户户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绿化树等,构成了一幅优美、恬静、安宁的田园风光图。
今年69岁的赫存才是第一批入住小康村的村民,提起这些年村里发生的变化,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1996年,赫存才通过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建设了一套两层新式住宅,后院养猪,前院种菜。“随着后来新农村建设、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中心村规模不断扩大,条件日益完善,环境越来越美。这样的生活,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赫存才说。
老庄社区位于阜阳城区西北15公里处,紧邻105国道,2006年由宁老庄村、荣华村等4个村合并而成,是宁老庄镇政府驻地村之一。而荣华中心村就处在宁老庄集镇旁边,在1996年成为全市首批小康村建设示范点后,又分别于2006年、2013年成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第一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
为了保证规划的连续性,也为了节约土地资源,老庄社区将小康村建设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和美好乡村建设项目集中在一起,形成了现在品字形的建设格局。特别是在美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后,老庄社区通过统一代建方式,在荣华中心村建设320套复式居民楼,目前已有120套交付使用。同时,整合“一事一议”、扶贫开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配套建设了52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办公楼和4330平方米的农民文化广场,新修主次干道4公里、排水管网4.3公里,安装LED太阳能路灯58盏,实施了沟河塘清淤、绿化美化、卫生改厕等项目,一个配套设施完善、道路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初具规模。
今年52岁的王为民是老庄社区唐西村民组村民,他告诉记者,他之前的家就在美好乡村建设项目西面,那里地势低洼,一场暴雨就会受淹,80年代初建的三间瓦房后来都成了危房。这些年,他一直都盼着能在新村盖房子。美好乡村建设实施后,他家宅基地被纳入土地复垦项目,如今全家已经搬进了新村,“除去土地复垦补偿款,只要交5万元就能住上约200平方米的新房子。现在出门就是文化广场,8米宽的水泥路直达105国道,生活条件是大大改善了。”
“美好乡村建设中新建的房屋都是四层结构,上下两套复式楼,为方便住在上面两层的村民放置农具、车辆,我们还在单元门旁配建了一间近10平方米的储物间。”老庄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刚告诉记者。
美好乡村离不开产业支撑。在建设村庄的同时,老庄社区充分利用荣华中心村离阜阳城区较近、交通便捷等优势,积极推进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目前,全村1087亩耕地已经有878亩实现集中连片流转,流转率达到80.8%,其中蔬菜、莲藕混养池80亩,种植红提303亩,萝卜、西瓜302亩,大棚蔬菜193亩。全村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入社农户达到129户。2013年,荣华中心村蔬菜种植基地被纳入颍泉区古西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辐射区域,与王府营现代农业示范园享受同等待遇,当年共实现经营收入900多万元。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力争用5年时间把荣华中心村建设成为以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为主导的美好乡村。”李刚说。
新闻推荐
于勇等听取报告刘庆峰做客颍淮大讲堂作专题辅导报告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