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活力之源。为营造支持创业、促进创业、崇尚创业的良好舆论环境,激励广大干群参与到全民创业中来,本报即日起推出《全民创业在行动》栏目,报道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服务和支持全民创业的举措等。
本报记者 李方达 通讯员 杜巍
八月十五,菊黄蟹肥,又到了吃螃蟹的好时节。离中秋节还有一星期,颍州西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兴民从湖里打捞出一批大小不一的毛蟹。“今年毛蟹上市比较晚,中秋节前后的毛蟹价格都比较高。”许兴民抓起一只毛蟹对记者说,“这只约三两重的蟹得卖120元一个!”近年来,又肥又鲜的西湖毛蟹不仅是阜阳市场的宠儿,在上海、杭州等地也供不应求。
在2003年以前,个大膏肥的西湖毛蟹一直“养在深湖人未识”,许兴民也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水产养殖员。“我跟这毛蟹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许兴民说,1992年从阜阳农校一毕业,他就来到位于颍州西湖的阜阳市第一水产养殖厂工作,当过水产养殖员、厂管理员、副厂长。一直到2003年养殖厂破产,许兴民下岗。
下岗后,许兴民没为自己的生计发愁,倒是操心起西湖的水产养殖事业。“这么好的水,旁边人世世代代都养鱼、养蟹,就这么结束了真可惜。”一番犹豫之后,许兴民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自己承包水面养殖!于是,许兴民四方举债,承包了3000多亩水面、近百亩精养塘,养殖毛蟹,并注册成立了兴鳘水产养殖公司。“现在都不敢回头看,那时候胆子真大!”许兴民告诉记者,承包水面时自己只有4000块钱,其余都是借亲戚朋友的。
许兴民并不受幸运之神眷顾,起步之初他的水产养殖事业就遭遇了打击。2003年颍州西湖遭遇洪灾,许兴民眼睁睁地看着鱼虾毛蟹成群结队顺着洪水往外涌,心疼得无以复加。这样的事还不止一回,2003年到2008年间发生了几次洪灾,每次都让许兴民损失惨重。最艰难的时候,许兴民欠了80多万元外债,只剩100多元还要支撑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家人顿顿得吃鱼……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2007年,许兴民收获了3万多斤毛蟹,市场价格也很好。形势一片大好,却没想到丰收也让人忧心。“阜阳本地市场有限,消售不了那么多,还有1万多斤毛蟹没有销路呢。”许兴民决定在中秋节前把剩余的毛蟹拉到上海卖,却又在去上海的高速路上遭遇了车祸。车子侧翻,大批螃蟹爬到高速路上。同伴为了抓路上的螃蟹还把胳膊碰折了。“最后运到上海的螃蟹只有一小半。可这一小半销路也不怎么好。”许兴民回忆说,“人家阳澄湖大闸蟹40块钱一斤都卖得很快,我们20块一斤还卖不动。这一趟算是白跑了。”
没赚到钱,但赚到了比钱更珍贵的经验。阳澄湖大闸蟹的畅销给了许兴民启示:“人家蟹能卖那么好,就是因为产量大、实力强、知名度高。”回来后,许兴民就琢(着要把西湖水面上的养殖户联合起来,形成规模,提高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2008年11月,许兴民联合当地其他水产养殖户,成立了阜阳市颍州西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许兴民为其他养殖户统一提供种苗、传授养殖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规范使用各类农业投入品,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牛真子 每当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总是冲在前面;每当面对那些弱势群体时,他们总是积极奔走呼吁。对这些公益志愿者而言,不求能改变这个社会,但求能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文明进...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