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阳新闻 > 正文

厚重大气的青铜器价值连城的瓷器堪称国宝的阜阳汉筒日

来源:阜阳日报 2014-09-02 21:06   https://www.yybnet.net/

厚重大气的青铜器、价值连城的瓷器、堪称“国宝”的阜阳汉筒……日前,记者走进阜阳博物馆,探寻阜阳历史文化的记忆,触摸这些国宝包蕴的“阜阳故事”。

阜阳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地、市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馆内精品荟萃,收藏甚丰,现有藏品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6件,二级文物230件,三级文物近2000件,藏品分为古生物化石、青铜器、陶瓷器、竹简、玉石器、书法绘画等十几类,以地方历史文物为主,品类较齐全,许多精品均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细品馆藏珍宝,青铜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商周至汉时期的酒器、食器、兵器,战国至唐宋时期的铜镜,战国至金时期的印章等。商周时期的鼎、瓤、簋、觚、爵、尊等都有收藏,其中,带有铭文的爵就有“月己”、“酉”等多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郢大腐铜量”,系当时国家颁发的标准量器,非常珍贵。

此外,阜阳博物馆的竹简和漆器也很出名,其出土于阜阳西郊西汉汝阴侯墓,竹简包括十几种古籍,主要有《苍颉篇》、《诗经》、《周易》等。《苍颉篇》已逸书数百年,整理发现541字是发现字数最多的一次。该墓还出土了大批漆器,最重要的是“太乙九宫占盘”、“六壬拭盘”和“二十八宿圆盘”,这三件拭盘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天文仪器实物。

阜阳博物馆不仅是阜阳市爱国主义和历史文化教育阵地,也是阜阳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窗口,其承载着厚重的阜阳历史和文化辐射力。

本报记者 曹炯 摄/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朱艳明阜阳市有很多偏远农村学校没有图书阅览

本报记者 朱艳明   阜阳市有很多偏远农村学校没有图书阅览室,就读的留守儿童难以阅读到课外读物,他们十分渴望拥有图书室,能看看课外书开拓眼界,充实精神文化生活。8月31日,在阜阳义工联...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厚重大气的青铜器价值连城的瓷器堪称国宝的阜阳汉筒日)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