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寺村村庄环境优美。
袁寺村,颍泉区伍明镇的一个普通村庄。3月14日上午,春光明媚。记者在袁寺村采访时看到,一栋栋富民安居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村容村貌整洁宜人,处处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两年前的3月14日,袁寺村曾经历过一场4.3级的地震,民房受到一定损坏,三四位村民受伤,群众产生了一定的恐慌情绪。地震两周年之际,除了一座刻有“2015?3?14”字样的纪念石碑外,村里已看不到任何地震过的痕迹。
村容村貌变化大
当天上午,一场防震减灾科普文艺演出在村民文化广场开演。在观看演出的村民中间,李芳格外显眼。她头戴棉帽、身穿棉衣、手推轮椅,一边与邻居聊天,一边缓缓向前。赶到广场时,一曲《阜阳,我可爱的家乡》萦绕耳边。李芳不慌不忙地来到邻居赵大娘为她留好的位置,坐下来静静观看,时不时鼓掌、与旁边的村民聊天。
今年40岁的李芳去年突患脑血栓,经过治疗,现在家里康复休养。“要是以前,我就不能过来看演出了。”李芳告诉记者,她家住在后庄,离村民广场还有一段距离,以前通往广场的路是土路,推着轮椅出行十分不便,去年水泥路修好后,她每天出门锻炼十分方便。
李芳说,两年前的地震让她记忆犹新。当时,她还在城里打工,听说家里地震了,赶忙第一时间跑回了家,看到房子外墙裂了几条缝。“当时担心还会发生更大的地震,就不敢在屋里住了。”后来,政府及时帮助村民修缮了房屋,陆续整修了水泥路,建设了新房,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现在,俺村不仅修了小广场,后面还有健身器材,每天来玩的人可多了。”坐在一旁的赵大娘告诉记者,自打年前健身器材安装好后,这里的人越聚越多,不少村民为了能选择到自己心仪的器械,都会早早来到器械区锻炼。“现在,俺村里人都‘抢\’着过来锻炼呢。”
村民生活很惬意
村民赵彬家就住在小广场附近。在他家门口,几位村民一边坐在小板凳上晒暖儿,一边观看表演。“俺家的房子在地震中震坏了,政府帮俺盖起了新房子。”作为震后新建房的户主,赵彬如今住上了小别墅,和他一样住上一期新村的村民有63户。
赵彬的小别墅是一座三层小楼,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另带一个近60平方米的院子。记者在赵彬家看到,在楼房第一层,除了厨房已装修好外,其他的还都是毛坯房,里边只放了一些桌椅板凳。“俺家在第一排,靠近村民广场,所以一楼不住人,留出来地儿给乡亲们放车子、板凳。”赵彬告诉记者,二楼才是他的“家”。上了二楼,记者看到乳白色的墙面配以精美的饰品、原木色的地板、藤编桌椅……处处显示出主人的生活品质。
采访中,村民总是笑着回答记者的问题。“以前,这池塘里的水很浅,去年村里又重新深挖、治理,安装了栏杆,咱这小庄子都快变成小公园了。”村民王富田领着记者来到池塘边,只见绿水映着白栏杆,颇有点小公园的姿色。他自豪地说,“听说俺们后庄的路也开始修了,以后会变成一个旅游文化村。”
未来生活更美好
记者在袁寺村的乡间小路上看到,翠绿的麦苗茁壮成长,过去的砖瓦房被一排排灰墙黛瓦的新房所取代,宽阔的青砖地面广场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波光粼粼的小池塘边,村民经常在健身器材旁锻炼玩耍……点点滴滴,都展现着村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旺盛活力。
“除了占地400亩的桃林外。村里还扶持种植大户建立了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养殖场等。”袁寺村党总支书记李时显介绍说,这两年,村里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吸纳了60多个受灾户和贫困户就近务工,每人每年可增收8000余元。
两年来,袁寺村所在的伍明镇利用相关扶持政策,把灾后重建与旧村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致力于打造一个新袁寺。“下一步,镇里要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打造袁寺新村旅游中心、子胥大道景观轴、黑茨河滨水景观带、文化旅游区、杏福林种植区、桃源观赏采摘区和荷花滩生态旅游区组成的袁寺旅游乡村景观区。”伍明镇党委书记韩贵武表示,不久的将来,袁寺村会建成一个乡村旅游风景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穆可亮 文/摄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