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阜阳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老城区规划建设忽视停车位的问题愈加突出,许多幼儿园、中小学门前都成了交通“重灾区”,每到上下学时间,相关路段的交通必然发生大拥堵,对学生和市民的安全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交警部门发放临时停车卡,虽然可以暂时缓解该校口路段的部分车辆停放难问题,可临时停车位毕竟有限,要真正解决校门口停车难问题,还需要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高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硬件设施问题,因为阜阳市机动车激增的时间跨度较短,大部门学校,尤其是老校区都没有建设停车场,许多学校甚至临街而建,或者处于背街小巷,所以,改善学校周边硬件设施才是关键。政府相关部门应合理规划校园周边停车场,新建学校在规划建设时就应预留停车空间,尽量不要沿街建设;老校园也应在周边规划停车场地,或采取灵活措施,与周边企业单位停车场协议,提供有偿或无偿停车服务,尽可能疏导分流车辆,避免在校门口拥堵、影响交通。
其次,在硬件条件改善的同时,还应提高市民尤其是家长的文明交通意识。这需要学校和社会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学校应与家长协调,住家较近或者交通方便的家长,最好不要开车,利用公共交通或自行车、电动车等方便的交通工具接送孩子。另一方面,倡导市民在上下学时段,尽量避开学校路段,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绕路前往目的地。此外,遇到学校门前交通拥堵情况,也应及时处理,家长缩短接送孩子时间,其他市民则应及时避让,保障孩子安全。只有在软件硬件共同提升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解决学校路段拥堵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宋玉洁 通讯员 王喜玲 文/摄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