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尚原野/文 穆可亮/摄
在阜阳市博物馆一楼展厅,有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大棺椁,这是1977年发掘汝阴侯墓时发现的;墓葬同时出土的还有阜阳汉简、天文观测仪等罕见文物。其中,阜阳汉简中的《苍颉篇》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字书之一,存字541个,超过我国历次考古发现的总和;阜阳汉简《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经》古本,展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早期风貌。作为阜阳出土文物成果最丰硕的一次考古发掘,汝阴侯墓被发现已过去整整40年。长眠地下2100多年的汝阴侯也早已成为历史烟云,被大多数人遗忘。然而,几代汝阴侯在阜阳生活、工作的痕迹依然存在。他们在阜阳度过了什么样的生活、经历了哪些爱恨情仇、家族命运又遭遇了怎样的变故?初冬时节,记者就此实地探访了青青校园,采访了阜阳市部分文史专家,讲述些许与此有关的大墓故事。
发掘城西双古堆发现汝阴侯大墓
市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1977年发掘的汝阴侯墓位于现在的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当时,阜阳县城郊公社罗庄大队社员平整土地,在村前双古堆(即道光《阜阳县志》所称的“双
新闻推荐
超市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消费者对商品品质、价格、购物体验等关注度很高,为了全面了解阜阳超市现状以及电商巨头在当地的实际情况,新安晚报、安徽网本周开展“百城超市消费大调查—&mdash...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