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秉文
“新亮点!阜阳技术出口实现‘零突破\’”、“让秸秆变废为宝,咱阜阳绘制了‘四张图\’”……这是去年12月20日,阜阳发布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两则消息,每一则消息都有数千人次的阅读量,数十名网友点赞,而这仅仅是最平常的一组数据。
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政务新媒体,阜阳发布微信公众号目前已拥有粉丝28万,官方微博粉丝38万,实现了两微一端全覆盖。
阜阳发布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既得益于党委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幕后工作人员的努力。这名幕后工作者就是市青联委员、阜阳发布编辑关云瑞,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阜小布”。
2014年从阜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关云瑞便进入市网信办工作,负责阜阳发布“两微一端”的日常运营。工作中,他努力进取、突破创新,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使阜阳发布政务新媒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2016年度省地市优秀政务微信评比中,阜阳发布综合指标排名全省第一位。
“做新媒体很容易,很多人都可以做;做新媒体也很难,大家都做,如何做好,脱颖而出,这就比较难了。”关云瑞说,从一开始接触阜阳发布的编辑工作,他便坚持用心学习、用心编辑,用心讲好阜阳故事。
“很多新媒体从业人员,一开始推送微信觉得很有趣,但是时间长了,就坚持不下来了。我们不仅能够做到每天推送微信,而且一天推送两次、三次已成为常态。”关云瑞说,在这其中,他也想过偷懒、想过放弃,但最终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下,又坚持了下来,“领导不仅给予我鼓励,甚至还陪着我一起熬夜找选题、做策划,让我十分感动。长期的工作让我认识到只有用心和坚持,才能把阜阳的故事讲好,传播得更远。”
用心,让阜阳发布更深入人心。随手点开阜阳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的内容,大到政务发布,小到天气预警,很多都做到了“软”和“暖”,权威性、实用性、便民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政务新媒体,发布政务信息是正常的;但如果仅仅发布政务信息,有时也难免陷入信息‘偏硬\’的境地。”关云瑞说,如何让阜阳发布既“好看”又“有用”,是他和市网信办全体人员一直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阜阳发布才能更加贴近市民的生活,才能赢得更多市民认可。”
为了让自己编辑的信息质量更高、更接地气,关云瑞从未停止过学习和创新。在政务信息的发布上,他字斟句酌;在便民信息的发布上,他力求“软”与“暖”。基于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关云瑞先后获得了2015年度新华社优秀通讯员、阜阳市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拔尖人才、2016年度阜阳“市直好人”、第十届安徽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荣誉只代表过去,今后我将继续立足岗位,不忘初心,用心工作,努力讲好阜阳故事,将阜阳好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关云瑞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雪洁/文穆可亮/摄作为连接阜城泉河两岸的重要桥梁工程,解放北路泉河桥目前正在紧张有序建设之中。12月27日下午,记者在解放北路泉河桥施工现场看到,主桥的四个主桥墩已经基本建成,在各岗位...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