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余波
因年初的大雪,阜阳市部分设施农业种植户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1月17日,记者在颍泉区宁老庄镇梅寨村种植户杨阳的地里看到,大棚薄膜已全部割破,变形的钢管压在已经冻死的青菜上。
“50多个大棚的蔬菜全部冻死,新育的两棚土豆芽还没露出地面,虽然已经覆盖了棉被,但受损情况还不清楚。”站在地垄上,杨阳话语中难掩悲伤。他说,因为没有购买特色农业保险,损失的20多万元只能自己承担。
离杨阳不远的设施大棚虽然也是损失惨重,不过种植户史前程并没有杨阳那样悲伤,他正和雇佣的工人在地里搭建新的大棚。
“我跟杨阳流转的土地亩数一样,损失也差不多,不过因为我买了特色农业保险,人保公司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地里查勘,并开通绿色通道赔付了13.6万元,所以我现在才有钱搭建新的大棚。”史前程告诉记者,在外务工多年,他一直都有买保险保平安的意识。2016年,他和爱人回乡发展设施蔬菜时就想着买农业险,但因为地里事多耽搁了。去年11月份,人保财险颍泉支公司工作人员到村里宣传特色农业保险,得知政府对发展特色农业保险的种植户还有80%的补贴时,他当即买了保险,“以大棚蔬菜为例,保费243元一亩,政府补贴80%之后,农户只需自缴48.6元。”
“当时1458元的保费,现在赔了13.6万元。附近不少设施种植户得知后,纷纷表示今年也要购买特色农业保险。”史前程告诉记者,现在他特别庆幸自己用小保单保了大平安,今后他会继续购买农业保险。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不少特色种植大户没有参保的主要原因是购买保险的意识薄弱。“想着这么多年都没有啥大灾害,就抱着侥幸心理,少投入一点是一点。”颍泉区一名种植户对记者说。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市场关、技术关可能通过种植户自身可以攻克,但是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对农户来说还是难以避免。”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阜阳市不仅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也深入推进特色农业保险,增加了草莓、中药材、果树、大棚蔬菜等险种,降低参保门槛。他呼吁,发展特色农业的种植户要增强参保意识,让特色农业保险为稳定农业生产和降低种植户损失保驾护航。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冯启俊通讯员尹莹婷)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商务楼宇正成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各种人才最集中的场所。近日,市委组织部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加强商务楼宇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在商务楼...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