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启俊/文 特约摄影/卜光辉
1月24日至25日,颍东区口孜镇洪阳村的干部群众度过了两个不眠夜:大雪来临,为保住村里170个高效蔬菜大棚,大伙吃住在大棚里,夜以继日地除雪保棚,齐心协力战胜了大雪灾害。
1月25日上午,连续下了一夜的大雪仍然纷纷扬扬地飘落,一夜没有合眼的洪阳村党总支书记王永兴带着几十号人,在村头的芦蒿种植基地不停地清除大棚上的积雪。头上已是白花花的一片,寒风吹着雪花直往脖子里灌,王永兴顾不上拂落雪花,额头上冒出了汗珠。
“芦蒿基地是村里贫困户的脱贫希望,上次已经遭了雪灾,这次要不惜代价保住。”王永兴告诉记者,去年起,洪阳村伟光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在村里建了170个大棚、占地200亩的芦蒿种植基地。为带动贫困户增收,其中的100亩大棚由村里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经营。
“今年元旦,首批两个大棚的芦蒿刚卖完,就遭遇了罕见的暴雪,多数大棚被压垮了。”面对雪灾带来的惨重损失,合作社负责人康伟光和贫困户欲哭无泪。“年初下雪前,两个大棚的芦蒿产量有1万多斤,卖到武汉市场的批发价达到了9元/斤。”康伟光说,仅这两个大棚的芦蒿就卖了4万多元,良好的收益鼓舞了大伙的斗志。第一场暴雪过后,合作社紧急采购了钢架、薄膜,很快将大棚重建起来。
正值芦蒿上市季节,村民再也经不起损失。1月23日,得到连续大雪的天气预报后,洪阳村党总支吹响了“集结号”,把干部群众紧急动员起来。大伙自制除雪工具,在一个大棚里铺上了秸秆,搬来了火炉和大锅,把“抗雪指挥部”设在了大棚里。
“大伙的干劲都很高,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战胜雪灾!“王永兴说,村里发动了20多名党员干部,加上合作社的30多个贫困户、请来的其他村民,总共有六七十人,分白天、夜晚两班值守。从1月23日夜里起,每班30多人在种植基地忙个不停,每隔两三个小时就清除一次棚顶的积雪,累了困了就在“指挥部”里打个盹、喝口热水。“雪不停,人不撤。一定要保住大棚。”
1月26日,天气放晴,170个大棚安然无恙。王永兴、康伟光还在指挥村民清运积雪。路边,两面绣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字样的红旗迎风飘扬。
新闻推荐
第四届阜阳市中篇小说精品创作大奖赛颁奖暨研讨会侧记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