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阳新闻 > 正文

源于生活创精品

来源:阜阳日报 2018-01-26 08:49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第四届阜阳市中篇小说精品创作大奖赛颁奖暨研讨会侧记

本报记者 牛真子 文/摄

1月21日,第四届阜阳市中篇小说精品创作大奖赛颁奖暨研讨会举办。这既是对过去一年阜阳市小说创作成就的回顾,也是对文学创作经验的交流。对于未来阜阳文学如何发展,与会的近40余位获奖作家和大奖赛评委心里也有了明确的方向。

小说创作丰收年

“2017年,是阜阳中篇小说创作,也是阜阳文学发展的丰收之年。”市文联副主席丁友星的这番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2013年,为振兴阜阳文学事业,市文联组织举办小说对抗赛,希望通过比赛促进小说创作。但在这次比赛中,全市仅收到9部中篇小说;2014年,阜阳市举办阜阳市首届中篇小说精品创作大奖赛,共收到15部作品;2015年,第二届大奖赛,收到了38部作品,创作数量跃居当年全省第一;2016年,第三届大奖赛,收到51部作品。直到2017年的第四届大奖赛中,收到了56部作品。

“每一年,新创作的中篇小说都在逐年增加,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阜阳作家应连新说,多年前,阜阳文学创作水平在全省还是“锅底”;近年来,通过开展中篇小说创作大赛,以中篇小说创作为突破口,逐渐打开了阜阳文学创作的新局面。

“变化可喜,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新人的不断涌现方面。”丁友星介绍说,在此次大奖赛获奖的作家中,既有多年来一直坚持小说创作的前辈,也有不少年轻的作家。比如,获得一等奖的赵丰超就是一位85后青年作家;还有获得三等奖的王双霞,之前一直从事诗歌创作,参加此次大奖赛的作品是她创作的第一部小说。

2017年,阜阳中篇小说创作呈现出风格多样、百花齐放的局面。“从这次大奖赛收到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作家在不断尝试新的风格、涉及新的题材,并且各有特色。”丁友星说。如王双霞的《生息》,也许是之前从事诗歌创作的缘故,她的作品充满自由放纵的气息;而另一位获得三等奖的梁超,其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以讲故事为重点,整体呈现出一种美轮美奂的童话风格。

真实最能打动人

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是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绕不开的永恒话题。在获奖的30余部作品中,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占了大多数。文学应该表达什么?什么样的作品才是一部好作品?与会作家和评委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文学应走进生活,应该从世俗中来,到灵魂中去。”赵丰超说,小说创作,要反映时代的变迁,就是要将这种宏大的时代背景落实到每一个个体身上,在人物的塑造中应当有所体现。“文学是用形象来说话的。”“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被小说\’的感觉。原来,生活有时候要远比小说更精彩,而小说有时候很难表现现实。”获得二等奖的杜绍营说,他的文学创作灵感往往来自于现实生活发生的种种事情对心灵产生的撞击,当这种感觉愈发强烈时,便产生了创作的冲动。“我认为,把现实中的事情真实表现出来,是从事小说创作永远的追求。”另一位二等奖的获得者徐全庆在讲述自己获奖作品《好人》的创作经历时,说自己是受到身边各类“好人”评选的启发,想展现这一“好人”群体以及自己对“好人”评选引发社会问题的思考。“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其实也是对人性的思考。”徐全庆说。“小说表现什么?我认为,可以用‘世道人心、人情世故\’八个字来概括。”评委张殿权说,真实的东西往往最能打动人。人生活的现实生活、人在现实生活中流露出的真实情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文学创作没有止境“现在,我们阜阳的文学界,既有老人,也有新人,阜阳的这座文学大厦也有了坚实的基石。那么,下一步,我们该怎么把这大厦盖得更高、盖得更好?我觉得,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有着多年小说创作经验的朱东波认为,阜阳作家群中的每位创作者都要不断地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创作路子,一旦找到了就要坚持走下去。“每个人都要沉下心来,让个人的小气候,凝聚到一起,最终形成阜阳文学的大气候。”有着同样看法的还有评委尹奇岭。“要写出好的作品,还需要作家沉潜下来,大量地阅读和积累。同时,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还要不断思考,努力让自己成为‘学者型\’作家,让作品更有思想深度。”同时,他还认为,语言事关文学意境的表现,在文学创作中,还应把打(语言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要去探索,让作品的结构更加多元化,让语言更丰富;要有情怀,对人性的展现要深入到文学创作中;要设置好矛盾冲突,讲好故事,这是小说与诗歌、散文不一样的地方,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丁友星说,过去的几年,阜阳文学创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要看到差距所在。繁荣阜阳文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没有长远的目标,是走不远的。未来,我们希望阜阳的文学能走出安徽,在全国都有影响力。”

新闻推荐

张永兴著作《老子的家教智慧》出版 为孩子打好道德底色

本报记者冯启俊近年来,家风家教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如何给孩子打好道德品格的亮丽“底色”?阜阳市家庭教育研究者张永兴的著作《老子的家教智慧》,提供了发人深思的答案:学会运用“老子的大智慧”...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源于生活创精品)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