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晓林 实习生 王庆梅 通讯员 黄璜)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政府数据资源共享,推进“一网通办”和“不见面”审批。记者从市有关部门获悉,目前,这一工作正有序推进,阜阳市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不见面”的审批模式已具备良好条件。
推进“一网通办”和“不见面”审批,明确“不见面”审批事项是前提。今年,阜阳市在完成市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梳理的基础上,继续将市直部门、县市区政府各类依申请办理的其他事项进驻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同时,进一步健全和规范政务服务事项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线上线下服务信息完整、一致,推进各类服务事项办理程序公开透明,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
实现“一网通办”和“不见面”审批,证照数字化是关键。市政务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认真筹备,居民身份证、驾驶证、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书、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62类电子证照,将于近期完成制证并投入使用。随着电子证照库的建立完善,阜阳市将不断调整不属于网上办理的事项,并清理重复提交的材料,逐步实现凡是网上可查询的电子证照不再要求市民重复提交。“市民办理事项,将逐步省去提交纸质审批材料的环节,实现‘网上办\’‘不见面\’。”
推进“一网通办”和“不见面”审批,还需要打破各部门之间信息壁垒。目前,政务数据共享的58家市直单位,已累计提交1191类数据信息。下一步,阜阳市将把推进各部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作为重点工作,逐步扩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范围,消除“信息孤岛”,为“一网通办”和“不见面”审批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根据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对业务事项进行个性化开发,完成一个上线一个,并同步完成手机客户端的开发上线工作,让企业和群众得到更加快捷、方便、精准的服务。
此外,针对基建项目、政府投资项目等重点项目审批,目前阜阳市已着手探索审批服务新途径,计划年内完成并联审批系统的开发和上线使用,实现项目手续办理“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打造“低成本、零障碍、高效率”的营商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牛真子)2月3日,全市消防安全工作紧急会议召开,分析阜阳市当前消防安全形势,安排部署下一步消防安全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深刻吸取教训,提高政治站位,始终绷紧消防安全防线,切实增强...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