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风光 实习生 程晓璐 通讯员 丁志成
开学没几天,还没从寒假中走出来的学生们感觉没玩够、也没心情学习;长时间的紧张工作状态后,邂逅了小长假,然后又进入紧张工作模式。如此切换,让不少上班族出现不适应:没心情上班?甚至茶饭不思、身心俱疲、精神涣散……
据安医大附属阜阳医院专家介绍,这种状况就是“节后综合征”。具有普遍性的“节后综合征”比较青睐上班族和学生。那么,一般性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又该如何调节呢?
据了解,节后综合症又称假期综合症或假期后综合症(Post-holidaysyndrome),是一种出现于长假期或节日后的一些征状,主要包括精神差、疲倦、失眠、嗜睡、纳差、注意力不集中、以至焦虑、抑郁、空虚或容易发怒等,容易造成便秘、长痘、油脂分泌过多、腹泻。
安医大附属阜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云宗金介绍,紧张和懒散交替,节假日生活、饮食不规律,势必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直接导致免疫能力下降,一些易发常见病便乘虚而入,使人感到头昏、乏力、肠胃不适等节后综合症状。
“这种症状主要集中于青中年人群,年龄层不同,出现症状的原因也有所不同。”云宗金介绍,青年群体主要来源于学业压力,尤其是面临毕业考试、升学压力的考生,节日过后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的心理。中年群体一般需承受较大的职场压力,面临新的工作任务、压力,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个体的心理冲突,诱发焦虑情绪。此外,一些有焦虑性格或曾经罹患焦虑症的患者,对待未知事物更容易紧张、担忧。因此,这类人更容易出现节后综合症。
如何改善及调节呢?云宗金建议,要有效避免节后综合症,需要在放假前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活动安排。假期里,要自觉做到劳逸结合,按时作息。
对于学生来讲,要做好心理调整,提醒自己新学期已经开始,必须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要保证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多吃清淡的东西,多喝水,吃适量的水果,增加高蛋白物质的摄入量;对上班人员来说,在节后上班前,要提前一定时间进行调节,比如提前一天有规律地休息,提前一天多吃清淡的东西,多喝水、吃水果,做到起居有序、饮食定时、营养均衡。
同时,无论是假期还是工作日期间都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早睡的好习惯。节假日保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样就不会害怕早起产生节后综合症。合理安排起居,让自己的生活有规律。
云宗金表示,心理原因是节后综合症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心理发生了变化,产生的恐惧心理,才会产生身体的各种不适,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节后的工作。可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的调整,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
清淡饮食、清理肠胃,适当的运动,睡前用热水泡脚,放松身心、轻松工作等也都能减轻节后综合征症状。节后,工作效率低,这时候最好是从容易、低难度的工作开始做,不断地适应工作的环境,慢慢恢复工作状态。每天工作一段时间后,可通过闭目养神、聆听轻音乐、读书阅报等方式调整身心,逐步恢复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静文通讯员李晓建周洪贞近年来,随着阜阳市创建省级、国家级文明城市步伐不断向前,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单位服务更加细心、热情和周到,大家都在用文明服务衡量着自己的行为准则。日常服务见文...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