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风光 实习生 程晓璐 通讯员 李治军)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6005户,新登记户数位居全省第二,市场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日前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阜阳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透露出诸多亮点。
今年以来,在创优营商环境等一系列强有力改革政策带动下,阜阳市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注册登记”进一步加速,市场经济活力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存量持续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6005户,同比增长11.39%;带动就业人员5.24万人,同比增长4.72%;注册资本4375.02亿元,同比增长47.04%。安徽工商数据分析系统显示,一季度,全省各地市平均新登记市场主体9473户,阜阳市新登记户数为全省平均的1.85倍,居全省第二。
“在总量提升的同时,全市市场主体结构和发展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市工商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从产业结构看,一季度,全市一产市场主体登记户数呈现下降趋势,二产、三产则明显提高。这说明阜阳市经济正逐步向以第二产业为支撑、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迈进。
其中,得益于“双轮驱动”战略、“五大专项行动”和“互联网+”行动的深入推进,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教育、科技行业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大幅增长。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登记户数同比增长106.67%,教育业新登记户数同比增长80%。
市工商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下一步,阜阳市将继续深入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证照联办”、“多证合一”、简易注销登记等工作,创新监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推动阜阳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任秉文车辆禁停道路变宽“道路畅通了许多,尤其是上下班的时候,不再那么堵了。”市民王女士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开车经过清河东路市政府幼儿园段时,明显感觉车辆的通行速度比往常快。原来,自3月2...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