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阳新闻 > 正文

经过多方考察调研,80后高校教职工夫妇返乡种植大棚蔬菜、发展绿色农业 梦想在黄土地上绽放

来源:阜阳日报 2018-04-20 16:1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王东方 大棚内,生菜、茼蒿等绿叶菜长势正旺,数十名工人忙着采摘装箱;大棚外,周边批发市场的大货车已然在等待,按计划这些蔬菜将被销往超市、农贸市场等……日前,在颍州区三合镇一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幕繁忙热闹的场景。

基地的主人,是80后夫妇马涛和刘宁。2014年之前,两人都还是南开大学的教职员工;2014年以后,他们带着梦想回到家乡,在黄土地上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当初也是有压力的,毕竟工作还不错。好在我们俩相互支持、意志坚定,总算是坚持下来了。”马涛说。

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回到家乡时,尽管马涛夫妇已经有了种植蔬菜的想法,但种什么、怎么种,两人心里还没有明确的思路。“整整两年时间,我们都在全国各地跑市场、看基地。山东、湖北、云南……但凡是蔬菜种得好的地方,我俩几乎跑遍了。”马涛说,一路看下来,他们不仅对市场有了充分了解,也看到了绿色蔬菜的巨大市场空间。

经过认真调研,注册公司、流转土地、建设大棚等工作相继被提上日程。2016年8月,通过考察,他们选址三合镇流转了148亩土地,随后又将面积扩大到近300亩。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去年7月份起,这块属于阜阳万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被陆续种上各种蔬菜。

“目前的产销情况比较可观。”马涛告诉记者,首先是生菜等绿叶菜有市场空间,其次是基地主打环保健康产品,受到了消费者认可。“由于前期已经与各大市场建立了联系,且基地所在地又紧邻新瑶海批发市场,各种优势叠加下,菜品还没长成就被预订一空。算下来,平均每亩地一年有近2万元的收益。”

种植事业的红火,直接带动了不少周边村民就业,这让马涛夫妇很是开心。“目前,我们这里常年有五六十人在工作,其中贫困人口有20多人。”马涛说,按照每天最低工资50元计算,每人每月可收入1000多元。除此之外,一些农户还有土地租金收入,以及每月干满24天的全勤奖、累计干满30天的米面油奖等。

“事业要想干长久,科学的机制必须要建成。”马涛说,对在地里干活的乡亲们,夫妻俩是掏出心窝子来对待,不仅建立了科学化的薪酬体系,还为长期工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等,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权益,“只要大家愿意跟我一起努力,往后的日子会更好。”

收获了成功,也经历了坎坷。刘宁告诉记者,年初的两场大雪,压塌了地里的50余亩大棚,造成数十万元的损失。“好在有政府的扶持,损坏的大棚不仅得以及时修复,田间道路也在政府项目资金的支持下修通了。”刘宁说,困难总是暂时的,他们一定会坚定信心,把这份绿色事业发展好、经营好,“下一步,我们打算配建一些徽派风格建筑,向乡村旅游方面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新闻推荐

我把读书当财富 ——听听几位阜阳市民的阅读故事

本报记者牛真子/文郭海洋/摄学生时代,我们为考试、升学而读书;工作以后,我们又通过读书获取需要的知识;闲暇时间,我们也会安静地坐在书桌前,拿起一本书,全然不在乎时光的流逝……可以说,不论以何种形式、...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2018-04-19 11:08
评论:(经过多方考察调研,80后高校教职工夫妇返乡种植大棚蔬菜、发展绿色农业 梦想在黄土地上绽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