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真子 文/摄 一个周末的上午,在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记者与董磊约好了采访。“你看这花多漂亮!可真香!”一见面,他就兴致勃勃地拿着一枝刚从外面采摘来的紫红色鲜花对记者说。走进他的工作室,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墨香,在形式风格各异的书画作品和篆刻作品之间,点缀着朵朵开得绚烂的鲜花。“有趣”,是记者对董磊的第一印象,而随着采访的深入,渐渐了解到,这个“趣”不仅表现在生活上,更体现在他的篆刻作品之中。书法为篆刻打下基础董磊在阜阳城长大,出身于教育世家,父亲在教学之余擅书画,小时候的董磊便在一旁也跟着写字、画画、篆刻。他还把自己的书画作品拿到当年的阜城人民广场出售,目的倒不在于生财,而是觉得有趣。
1980年,董磊的一幅书法作品获得了安徽省中小学书法大赛二等奖,一本字帖的奖励对当时董磊来说是不小的鼓励。这也让他开始由过去对书法的爱好走向书法的初步创作。
董磊真正开始学习篆刻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他经常将自己的篆刻作品拿给阜阳师范学院的沈茹松教授,请他指教,同时还得到了刘亦云、刘继潮、王天民、杨霁成等阜阳前辈书法篆刻家的指点。1985年,董磊来到当时的阜阳师范学校工作,又开始学习书法,直到1987年结婚成家,因为家里空间小,他又重新拿起刻刀开始篆刻。“一块石头,一把刻刀,就能篆刻了,不像书法那样需要一张桌子,需要笔墨纸砚。”董磊说。
一方面是书法的学习,一方面是篆刻的学习,董磊并没有因为喜欢篆刻而只去篆刻。“印从书出,书法是基础,不会写字是学不好篆刻的。篆刻家一定是书法家,但书法家不一定是篆刻家。”董磊告诉记者,篆刻的创作要求要比书法更高,首先得了解认识甲骨文、金文、小篆这些古文字,要把字刻对。其次,在写字运笔的过程中,会加深对文字线条、结构的理解与感受,这将更有利于篆刻的学习。“没有书法做基础,学习篆刻入门都难,刻出来的字往往会带有匠气,缺乏艺术的美感。” 刀锋之间现笔锋
启功先生曾说,欣赏篆刻,要透过刀锋看笔锋。篆刻家创作时使用的刻刀不同于木版印刷年代的刻刀,也不同于一般石刻的刻刀。在篆刻家手里,刻刀是游刃的铁笔,也是达情传神的写意之笔。“篆刻家用刻刀治印,是在‘写\’,而不是一般的‘刻\’。因为篆刻家直接用刻刀再现文字,以表达入印文字或者说入印文字所构成句意的某种思想、某种精神,这种思想与精神需要篆刻家发自内心,并通过刻刀表现出来。”董磊认为,篆刻作品要有笔意,要有刀味。
篆刻属于书法艺术,强调汉字的形体美。认识古文字,能把字写对,只是基础,还要追求美,而美,首先体现在刀功上。“刀功不是一天两天能练成的。”为了练习刀功,董磊曾用老砖和骨质麻将去练习,因为长年累月地学习篆刻,他用来稳固印石的左手,在食指第一二关节之间总是被刻刀给挫破。“练刀功,就是练稳、准、狠,一刀下去,要稳住力度和速度,不同风格的篆刻作品对刀功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这需要长期练习。”
有了汉字的形体美,有了刀功,最终,篆刻作品的效果还要看章法,即整体风格。“写字要看章法,篆刻也是一样。印石虽小,却同样气象万千。在一个印面上,要做到书体统一,字法统一,风格统一,字与字之间互相顾盼,并且还要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董磊说。
著名书法家、书法评论家峻岭曾指出,董磊的篆刻“石任刀走,锋随心动”,执刀细琢,石屑纷披,刀落印成,只见“线条工稳厚重,布白精巧生动,平中见巧,多显冲和之美。”以刀代笔,于印面之上游刃在篆书、隶书之间,“古拙与雍容互见”,章法灵动。 审美源于思考和生活
从周秦古玺到明清诸派,从书法、绘画到篆刻,在艺术的领域,董磊涉猎广泛。他认为,不论是书法、美术还是音乐,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间是有共通之处的,所以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才能激发创作灵感,更好地进行创作,在追求刀下功夫之余,还要追求刀外功夫。
董磊告诉记者,自己曾一度狂热地临摹仿刻齐白石的篆刻作品,有好友曾说他:“学得比齐白石还齐白石。”直到后来,杨霁成先生告诫他:再这样下去就出不来了!经过一些老师的指点,董磊毅然忍痛割爱丢掉了醉心已久的齐氏印风,开始在研习中探索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
“我不同于他”,不论是读书、思索、借鉴,还是持刀创作,董磊都不忘记这一理念,乃至一方印章刻好后往往还要一次次地用“我不同于他”的要求对印文、边框等作修整。这样一来,一方印章破一点即生彩,变一丝即传神。“好的艺术作品是要有个性的。前期的模仿都是过程,最终还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说话。”董磊说。
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创作者自身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情趣,要靠学习研究优秀作品,要去研究理论,还要融汇多方面的艺术。此外,还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只坐在书斋里去研究,是创作不出好作品的。”所以,在创作之余,从事书法篆刻教学的董磊还鼓励他的学生多走出去,接触自然和社会,感受自然和生活之美,并融入到创作中。
董磊爱石,爱花,也爱酒,尤其是在创作写意作品之前,往往会喝点小酒,伴着微微酒意,伏案沉浸在笔墨石刻中。“也是奇怪,要让自己做其他事,可能真坐不住,比如考场监考;但只要拿起石头和刻刀,那坐上半天、一天,一动不动都行。”董磊说,篆刻是一条寂寞的路,在这条路上,青年靠才气,中年靠技法,老年靠学养,空有技法没有学养不行,没有生活体验也不行,在技巧上、在生活中,不断(砺自己,才能呈现出内涵更加丰富的艺术作品。
新闻推荐
孙正东在全省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加快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动员电视电话会议阜阳分会场要求 把握关键环节强化工作责任 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
本报讯(记者徐风光)4月25日下午,全省深入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加快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孙正东,副市长王显义,市政协副主席秦煦在阜阳分会场参加会议。全...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