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城市周报记者 张凌/文 庞诚/摄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依靠纵横交错的路网,更需要桥梁作为城市发展的纽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显而易见,桥的作用在于跨越“天堑”。在许多阜阳人心中,提到桥,想起的大多是泉河、颍河上的跨河大桥,这些积淀着厚重历史的桥,每一座都有它的历史使命和说不完的故事。
饱经风霜的颍河闸
颍河闸矗立在三角洲公园东侧,虽然比不上新修的大桥颜值高,但朝阳之下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节制闸却有着另一种庄严肃穆的美感。清晨时分桥上的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桥下奔涌的颍水波澜壮阔、桥头三俩的鱼虾悠闲自得,形成了一幅皖北水乡特有的风景画。人们为了各自的生活奔波而忙碌,看似互不干涉,其实又牵扯万千,成就了“大闸”的鲜活特色。
站在桥梁人行道上眺望着无限延伸的颍河,点点船只随着那条银带渐行渐远。那一艘艘船看起来总是充满诗意,仿佛一幅清淡的水墨画。始建于1958年的阜阳颍河闸是一座节制闸公路桥,如今这座走过60年光阴的大桥犹如一位老者,见证着阜阳这60年的沧海桑田。半个多世纪以来,颍河闸在防洪、排涝、蓄水灌溉、交通和水资源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颍河闸还增加了一项污水控制功能。
随着颍河闸桥的建成,城市东拓使阜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工厂相继在颍东这片土地上安家落户,机器的轰鸣声标志着颍东开始了第一次蜕变。时至今日,这座经受了六十年风雨的颍河闸大桥,其间经历了多次大小维修,并多次进行了除险加固,但已经无法承受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随着城市的发展与交通工具的增多,大桥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但对于颍河闸的感情,阜阳人说不清也道不明。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从1996年开始,阜阳相继在颍河的上下游新建了北京路颍河公路大桥和阜裕颍河大桥,人们的出行一下子变得方便快捷了,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而坐落其畔的三角洲公园,被绿树环抱着的一湖碧水,犹如一块碧绿晶莹的美玉,镶嵌在颍水之畔上。站在公园的高处远眺蓝天白云下的颍河闸,恰似一条巨龙横卧在颍水之上,夜幕降临时经过亮化的颍河闸更具一番韵味。
复古颍上路泉河桥
2011年10月27日,一座承载阜阳人梦想的颍上路泉河大桥终于建成通车了。颍上路泉河大桥是横跨于泉河两岸的第四座桥梁,也是一座景观桥。远远望去,颍上路泉河桥主墩位置建造仿古钟楼和雕塑造型,颇有时代韵味,突出了阜阳厚重的文化氛围。新颖别致的桥梁设计与泉河风景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可以从泉河风景带上楼梯直达桥体人行道,观景钟楼可一览泉河美景。
“郡楼斜依夕阳开,合流汝颍抱城来”。这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描写阜阳地形的诗句,诗中的“汝”指的就是今天的泉河。颍上路泉河大桥的建成,不仅承载了阜阳人建设家乡的辉煌历史,同时也是城市不断发展的见证,阜阳也因桥的一次次跨越而愈加繁荣。大桥桥梁南起颍上路与人民东路交口,北与北京中路相接,成为连通颍州颍河东、颍河西、泉河北的大动脉。
黄昏时分,从泉河风景带远眺颍上路泉河大桥,华灯初上,柔和的灯光渐渐替代耀眼的阳光,灯火通明,给路上的人点亮了回家的路。星光点点的大桥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倒映在波光粼粼泉河水中,形成一幅绝美的画面,举起相机定格美景。黑夜笼罩整座城市,而光却又赋予它另外一种美,细细品味,才能读懂这座城市,才能感受到一种很温厚的生活在其间慢慢铺陈。
新闻推荐
讲述人:市五届人大代表、颍州区西湖景区街道白行社区党总支书记闫永志采访人:本报记者王雪洁关键词:建新村兴产业谋福祉履职故事:从过去的“锅底子”“水袋子”,到如今的“富裕村”“明星村”,看着白行...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