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雪洁 通讯员 闫成建 日前,记者在颍泉区宁老庄镇三义村采访时发现,今年种植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烟农999”的村民改变了传统的种植套路——强筋优质小麦的绿色栽培模式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实现了节本增效。另外,小麦收获后面粉厂加价回收,每斤可比普通小麦多卖0.3元,一减一增,预计每亩地增收两三百元。
据介绍,“烟农999”是安徽新世纪农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之一。“从1990年开始,我们一直致力于作物育种和栽培研究,把专业研发、良种繁育作为实施种子产业化的源头和突破口。”新世纪农业负责人丁凯告诉记者,为提升育种团队的科研和育种能力,他们还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阜阳试验站、上海市农科院阜阳试验站、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阜阳试验站,申报了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开展了多项省级重点产学研项目研究,创新育种技术,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推广高效繁育技术和良种良方,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截至目前,新世纪农业研发的高产、广适、优质玉米新品种“许糯88”累计推广面积5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1.5亿元;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济科33”累计推广面积178万亩,创造经济效益3.4亿元;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徽研22”“徽研77”,在2016年小麦赤霉病普遍发生的情况下,表现异常突出,受到市场和种植户的欢迎。
新世纪农业在优质品种、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方面的探索只是阜阳市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已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30余项,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00多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测土配方施肥基本达到全覆盖,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率超过80%。
与此同时,阜阳市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也得到长足发展,已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其中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13家;拥有各类农业科研机构100多个,市县乡农业科研、推广机构284个,10个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及太和粮丰工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获得省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农业产学研合作方面,阜阳市积极推进与中国科学院、安徽大学等省内外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组建了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安徽省农科院皖北分院等科研机构,加快农技成果转化,已累计实施院地合作和技术项目40多项。
在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明确农业、科技两个主题的基础上,阜阳市还充分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品牌效应,高水平建设了阜阳(颍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园区入驻企业78家,先后实施近20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累计投入科技创新资金1000多万元,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项,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15个、新技术5项、新模式3种。
另外,全市还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8个;161个农业乡镇基本建成农残检测室,覆盖面达到农业乡镇的97%;建设各类休闲旅游园区267个,年营业收入近16亿元。
新闻推荐
6月底前九成政务服务事项可网上办理 今年底前,将全面实现群众和企业在窗口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
本报讯(记者王雪洁)推行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加快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日前,阜阳市发布2018年度...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