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午,在颍上县红星镇宁大村,一架植保直升机正在绿油油的麦田上空开展“一喷三防”作业。飞机距地面仅5至7米,两翼拖着如白纱般的轻雾,将配制好的药水洒向绿油油的麦田。不一会儿,几十亩小麦的病虫害防治作业就完成了。
安徽银通农业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士友站在田边,看着正在翱翔的植保直升机露出满脸微笑。提起自家合作社的这件宝贝,郭士友满脸自豪:“咱的电动直升机充满电后能飞20分钟,一分钟能喷洒2亩地。而且跟传统的喷雾机相比,能节省50%的农药和90%的水。”
麦田的另一头,颍上县红星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七八台热力烟雾机也不甘示弱,伴随着机器发出的隆隆轰鸣,配置好的农药经过热化随即变为烟雾,在麦田里弥漫开来。稍远处,3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碧绿的麦浪中自由行走,喷雾机的两条喷杆向两侧展开,喷幅达12米,每小时能喷洒150亩小麦。“有了这些新型喷雾机器,开展‘一喷三防\’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统防统治。”红星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表示,这些机器喷施一次农药的效果,顶原来农户自己喷三次。
“俺家有十七八亩地,以前喷农药都是我背个喷雾器边走边喷,得干两三天。累得腰酸背痛不说,效果还不明显。”站在地头的宁大村村民王兰说,现在好了,雇合作社的小飞机十分钟就能喷完,一亩地只需要10块钱,省时省钱还省力。
“当前,众多像银通、红星这样的专业植保组织正活跃在颍淮大地的大小田块里,帮助农户开展田间管理工作。”据市植保站站长于小平介绍,仅颍上县就成立了200多个专业植保组织,拥有3架植保直升机、3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和100多台热力烟雾机等先进设备。
全市登记在册的植保专业服务队、植保专业合作社和植保大户更是多达1000多个,眼下他们正活跃在田间地头,是“一喷三防”工作的先锋力量。
据了解,今年全市共种植小麦752万亩,阜阳市将按照中央财政每亩5元的补助标准,实现“一喷三防”补助全面覆盖。“目前,各县市区政府已将化肥、农药等农资全部采购完毕,计划在4月20日之前完成发放工作。”于小平对记者说,今年阜阳市小麦“一喷三防”力争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占小麦总种植面积的70%以上,农业部门鼓励各村统一与植保服务组织签订喷防协议,利用专业服务组织对麦田进行集中喷防,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杨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