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仅是考生的人生大考,更是家长们心中最大的牵挂。高考前夕,记者采访了部分考生家长,发现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心情:疼爱孩子,小心翼翼,关爱呵护中又不敢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
陪读三年 照顾儿子为圆梦
6月6日,看考场的日子。下午3点多,张勤看儿子徐本朋与同学一起去了考场,便趁着空隙,赶紧到市中心逛逛,顺便买点菜,准备晚上给孩子做点好吃的,让他养足精神,第二天好上“战场”。
老家在临泉农村的张勤,儿子是阜阳一中高三学生。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她在阜阳陪读了三年。
“我儿子考进一中后,成绩一直不错;今年春节后,成绩有点下滑,也不知可是压力太大的缘故。”眼看着儿子即将高考,张勤有点担心,但又不敢直问,生怕给儿子徒增一点压力。“所以,孩子午休时,我们这些陪读的家长就结伴出来;晚上等孩子睡了,自己才轻手轻脚地睡下。”
陪读这几年,张勤老公就在阜城周边的工地上干活,她自己平时也在一中附近打个临工,贴补家用。“两个人干活,吃穿倒不咋愁,就是没剩啥钱。”张勤的老公比较忙,她自己为了能专心送考,前两天也辞去了小饭馆的工作。“现在,就希望孩子能考出好成绩,圆了他的大学梦。”
省吃俭用 想让孩子穿好点
6月6日下午4点,张芳侠的儿子李标看考场还没回来。她闲来无事,在出租屋里开始摘菜,准备做晚饭。
张芳侠临时的家在浙江商贸城附近的一条小巷里,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里,两张床占据了大部分空间,1.2米宽的木架床留给了儿子,她自己则窝在1米宽的折叠床上,上面铺着厚厚一层报纸。这个小小的家里,能看到的电器只有三样:一个是张芳侠捡来修好的旧电磁炉,一个是放着大半块西瓜的电饭煲,外加一台较新的电风扇。“这段时间热,担心孩子睡不好,前天才买的,花了80块钱。”
张芳侠老家在颍上县农村,儿子6岁时,她老公在外打工不慎摔伤,康复了两年,再也不能干重活了。家里地少,为了生计,儿子上高中后,她就和老公一起到宁波打工。“其实,照俺家的情况是不允许陪读的。去年10月份,班主任打电话说,孩子成绩有点下滑,我才不得已过来照顾他的。”
眼下,张芳侠全家靠丈夫每月3000元的工资生活。“他发工资不太固定,上月底才打了2000元,下次也不知啥时能打来,我也只能省着用。”尽管如此,张芳侠还是咬牙给儿子买了一双70元的鞋、一件50元的衬衫。“没钱,也好长时间没给孩子买新衣服了;快高考了,想让他穿好点,别让其他考生笑话了。”
孩子参加高考了,张芳侠的陪读生活即将告一段落。“可以说,俺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了;明天就考试了,俺心里还是有些紧张呢。”
搜集信息 做女儿的好后勤
这些日子,在阜阳建行上班的闫玮特别关注有关高考的信息,因为她女儿今年也参加高考。“之前,搜集了一些复习重点、考试技巧方面的内容,给女儿参考;这几天,找一些食谱,想法子给孩子做点好吃的。”
闫玮的女儿在阜阳一中读书,成绩还不错。“学习上的事,做父母的帮不上啥忙,我们主要任务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这几天,单位给家里有孩子高考的职工放了假。”6月6日下午,闫玮便带着女儿去红旗中学看了考场。“女儿现在状态不错,也不怎么紧张。”注意到高考期间预报有雨,闫玮为女儿备好了雨具。但她还是担心空气中到处弥漫的浓浓烟雾,“烧秸秆让空气质量更差了。走在路上,眼都睁不开,也担心影响孩子休息。”闫玮说,作为家长,她不会给女儿任何压力,“只希望孩子考试能正常发挥”。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陈孝涛 刘洋)今年以来,颍上县工商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黑网吧”的监管和取缔工作。 据悉,该局通过对辖区内网吧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细致地排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专门...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