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颍上新闻 > 正文

幸福社区的带路人

来源:阜阳日报 2013-08-09 21:2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记颍上县陈桥镇三王社区党委书记王振青

   8月6日,王振青(左一)在了解采摘园内的葡萄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冯启俊 文/本报记者 郭海洋 摄

  

记者曾多次赴颍上县陈桥镇三王社区采访,以前令社区党委书记王振青津津乐道的是新村建设,而这次他张口闭口提到的却是:“社区吸引了茅台酒厂、隆平高科的合作项目,观光农业也搞得有声有色,产业发展富了一方农民。”

“房子盖的再好,老百姓腰包鼓不起来,全是虚的。”在把三王打造成全省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后,王振青依然干劲十足,他心中又涌起一个富裕三王的梦想,“下一步,三王要发展观光农业,建设成皖北首屈一指的富裕村。”

泥巴地上崛起“幸福社区”

   记者从颍上县城驱车赶往三王社区,进村的路已从原先的石子路,变成了绿荫掩映、其平如砥的水泥路。进入村庄,没变的是整齐的两层小楼和一排排店面,变化的是房前屋后更加整洁了,新建的神农文化园、三莲塘公园古朴典雅,以前的三王村今年也更名为三王社区。

三王社区位于颍上县陈桥镇西部,北与亳州市利辛县、西与颍东区毗邻,有村民4360人,耕地5660亩。以前,由于地处三区交界,交通不便,除了农业之外的产业一片空白,经济比较落后,是个“是非窝”。

从2007年开始,在王振青的带领下,三王结合新农村建设,把原来9个自然村的4100多口人全部集中到新村居住,家家住进漂亮的楼房,原有村庄全部进行土地复垦。由于建起了大量商店超市、酒店宾馆、农家乐,加之办了几届乡村旅游文化节,三王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附近乡镇的群众前来就业、消费,推动了当地集镇化进程,一个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初具雏形。

结合新村建设,近年来,三王先后投入近亿元,修建了水泥道路、下水道、绿化护栏及景观河、文化广场等,为家家户户安装了有线电视、自来水,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这几天,社区随处可见大红横幅,祝贺三王中学的第一次中考考出了好成绩,“28名学生参加中考,13人考进了颍上一中。”村民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村里有中学的还真不多,三王则建了中小学校、幼儿园,同时建设了农家书屋、村级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免费为农民办理农业、养老及医疗保险,依托村卫生室每年为村民免费体检一次,让村民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

只有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才能赢得他们的拥护

   8月6日上午,热浪滚滚,记者来到三王社区居委会。“王书记到地里去了。”村里干部说。

在离村不远的一片地里,记者见到了王振青。上衣已经湿透的他,正指着在田里忙碌的几位农民,对一个瘦削的中年人吩咐说:“天太热了,上午干到11点就得收工,下午五点再让他们过来。”

中年人叫赵强,是三王的土地流转大户。工人们正在劳作的田地,是旧村庄复垦前的王三庄,如今已成了赵强的药用作物——野芙蓉的种植基地。

“这旁边的是我们和茅台酒厂合作的订单农业,种了1400亩高粱,成熟之后茅台酒厂全部收购。”赵强告诉记者,“茅台酒厂给出的最低收购价是每斤1.6元,当市场价高于1.6元时随行就市,预计今年每亩的产量可以达到350公斤以上。”

赵强是颍上县城人,曾在内蒙古做生意。2010年,看中农业发展前景的他决定返乡发展现代农业,在三王流转了2067亩土地。“为什么来到三王投资?在颍上一次性连片流转2000多亩地非常困难,在三王就能做到。”赵强笑着解释。

现代农业的发展,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家里的几亩地都承包出去了,每亩一年租金600元,平时俺在这里干活,一天能拿50元工资。”在地里采摘野芙蓉的村民王乐彬今年已65岁,他告诉记者,“收入比原来自己种地强多了。”

“让群众富起来,这是我们基层干部应尽的责任。只有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才能赢得他们的拥护,基层干部才有号召力。”王振青说,现在全村5000多亩土地,流转出去的超过80%,村里还引进隆平种业流转土地发展良种繁育,村民们从事葡萄种植、桑果种植、观光农业的不在少数。

这才是第一步,三王还要埋头苦干、大干

   在新村旁边,刚建成的三莲塘公园沟渠环绕,亭台水榭,美景怡人。公园旁边,一大片葡萄园内果实累累,正值葡萄上市季节,工作人员正忙着将采摘下来的葡萄装箱。

这是村里发展的观光农业区,采摘园、农家乐、农业文化园、杂技学校等充满乡土味儿,吸引了不少周边群众前来休闲消费。

尽管产业发展了,去年三王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但在王振青看来远远不够,三王的农民还没有“彻底甩掉穷帽子”。

“三王地处偏僻,从县里来还要经过采煤塌陷区,你不做出特色,招商引资都困难,更别说发展观光旅游了。”在王振青看来,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三王还要埋头苦干、大干。

当前,这个有了“特色”的小村庄正在崛起:投资5000万元的海泉粮油集团公司、与安徽隆平高科合作建立的5000亩小麦高产示范区、投资2500万元的农资大市场、投资3600万元的服装厂,以及投资600万元的现代化养鸡场先后开工建设。今年,三王又引进了投资近1000万元的汽配厂,投资5000万元的家具厂正在洽谈。

“下一步,我们除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外,重点要以新建设的神农文化园、三莲塘公园、三王山庄为依托,发展观光农业。”王振青说,今年村里还要启动4A级景区的申报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三王已经成为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面旗帜,但王振青还有更大的目标——用三年的时间打造皖北第一村,花五年的时间建设安徽第一村,力争早日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一万元,集体收入达到200万元,“彻底甩掉穷帽子”。

我们干的事业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只要有良好的作风,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

   陪记者在村里转了一天,今年已55岁的王振青没有一点疲态,说起三王的发展,依然劲头十足。

在村里干部群众的眼里,王振青的干劲和认真劲,一般人还真比不上。

“要求群众做到的,当干部的要首先做到,我这个当班长的更要带头做到。”从担任三王村党支部书记开始,王振青就在大会上公开承诺。至今村里主路的标牌上,还写有他提出的一句:“说了算,讲了干,天大困难不能变,开弓没有回头箭。”

村里搞建设,涉及到迁坟,很多老百姓不愿意。王振青带头将自己家的几座祖坟平掉,“死人不能挡活人的路”。后来,村民也主动迁坟,没有一户闹事的。“我们干的事业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只要有良好的作风,全村上下团结,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他说。

“王书记这人办事公道,没有半点私心。”一位在三王投资的老板告诉记者,有一年春节,为了感谢王振青的帮助,他购买了4瓶酒和两条八里河鱼,作为特产送了过去,却被王振青

新闻推荐

通讯员徐东升笔者日前从颍上县获悉为规范道路货

本报讯 (通讯员 徐东升)笔者日前从颍上县获悉,为规范道路货运市场经营行为,切实减少超载超限对道路、桥梁的损坏,建立良好的货运市场经营环境,颍上县从8月20日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道路货运市场整治活...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忙碌的急诊室2013-08-30 11:04
猜你喜欢:
评论:(幸福社区的带路人)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