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颍上县半岗镇见到老卞时,他正在街头卖鞋。他叫卞尔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农闲时在街上做些小生意,逢集赶半岗,背集赶关屯,春天的时候还去淮河两岸的小镇上赶庙会。他会编竹具,竹床、竹篱、竹椅、竹凳他都能编。当然,卞尔强这几十年名声在外,主要还是因为他能拉一手好胡琴。
一把胡琴一台戏
老卞住在颍上县半岗镇老街上,这里临近淮河,当地人喜欢听豫剧和推剧。只要镇上的剧团有演出,人们都能在舞台右边看到拉板胡的老卞。
十岁开始学琴,他拉了50多年的胡琴。前些年,老卞的剧团很忙,隔三差五就有人来请戏。每到年关,当地办喜事的多,一天三开锣都忙不过来。订婚、结婚、升学、贺寿,请一台戏回去唱个三天三夜是这里的传统。只要听说哪里有唱戏的,方圆十里八乡的都要去听。近十年来,镇上的剧团一直没有演出,他的胡琴也闲了下来。他说,现在没人请戏,年轻的演员都外出打工,农民家里都有电视,老演员也唱不起来了。
淮河岸边琴声悠扬
老卞出身胡琴世家,爷爷、叔父和父亲都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艺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把胡琴能养活一家人。即便是去逃荒要饭,也没有丢掉传家的乐器。解放前,每次淮河发大水,他家的庄稼地都要受淹,有时洪水半年退不下去,就要闹饥荒。在那个能饿死人的年代,父亲手把手教他拉板胡。解放后,老卞加入公社宣传队,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戏曲宣传国家政策和建设成果。当地流行的推剧有很多地方可以插科打诨,他们就把不同时期的宣传重点编成顺口溜,在娱乐的同时,让老百姓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在那个信息比较闭塞的时代,老卞的宣传队在弘扬主旋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作用。
老卞只上过两年学,没受过专业音乐培训,也不识简谱,但他能给豫剧团伴奏,剧团里会拉板胡和二胡的人都是他的学生。他说,最小的女儿曾跟他学过几天二胡,却没有坚持下去;孙子才四岁,学二胡还有点早;现在农村里学二胡的很少,再过几年,这些在当地流传了几百年的民间小戏,估计就听不到了。
生活像小调一样曲折
2008年3月,老卞带着老伴去霍邱县新店埠赶庙会,回来的路上不幸发生了车祸。当时,他们在新店埠卖了三天的鞋,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在家无人照管。当天下午,他们整理好剩下的货往家赶。途经临淮岗大坝时,机动三轮车在一个急转弯的地方把老伴甩了出去,老伴当场死亡。
老卞有五个儿女,都在南方打工。老伴去世后,他既要种地、做生意,又要照顾行动不便的老母亲。失去亲人的痛苦和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后来,有人给老卞介绍了一个对象。他最初不愿去见面,怕五个孩子不同意。介绍人就来劝他,说孩子们已经成家,老母亲又需要人照顾,这个对象和他年龄相当,吃苦耐劳、孝敬父母。事实证明,老卞确实找到了一个能干的贤内助。她不但能烧一手好菜,对老母亲也是十分孝顺。街坊邻居都说他因祸得福,走了好运。
记者临走的时候,老卞用他的两把板胡演奏了豫剧片段和花鼓灯的前奏曲《游场》,引得路人驻足倾听。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陈孝涛)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道路客运市场管理长效机制,规范客运市场运营秩序,8月11日,颍上县在全县范围内启动规范道路客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 据悉,此次专项整治活动时...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