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颍上新闻 > 正文

能使泥巴会说话

来源:阜阳日报 2013-10-10 21:18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冯启俊/文 曹炯/摄

   图为朱磊的彩塑作品

黄胶泥做骨,水彩做皮肤。用普通泥巴捏出来的世井百态、艺术人物,栩栩如生,令人叫绝。在阜阳,一批民间艺人汲取各派泥人艺术之长,开创了别开生面的阜阳彩塑艺术。阜阳彩塑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美感,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故事性强,人物刻画寓动于静、姿态自然、性格鲜明、感情充沛、意味深长、美妙传神。

天津“泥人张”闻名全国,具有独特艺术特色的阜阳彩塑多年来却久藏深闺。让阜阳彩塑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成为一批民间泥人艺术家们的梦想。

“泥巴孩”展现艺术魅力

   在阜城河滨路的一个小区,记者敲开了安徽民间文化传承人、安徽民间工艺师朱磊的家门。56岁的朱磊面容清瘦,嗓门洪亮,说起彩塑滔滔不绝。

不大的阳台上摆着一张老旧书桌,上面摆满了调色盘、大大小小几十种彩塑工具,一件仕女形象的彩塑作品还没有上色,呈现出泥土本色。书桌的旁边,是一堆常见的黄泥巴,“阜阳彩塑都是用我们平常见到的泥巴捏出来的,不过我们拉回黄泥,还要加一些棉絮等,防止泥人干燥后开裂。”朱磊介绍。

朱磊是颍上县慎城镇人,“家就住在当时的颍上文化馆后面,一二百米距离,上学、放学为了抄近路,都要从文化馆里穿过。”上初三时,一次朱磊偶然碰到文化馆干部唐路正在创作彩塑。

“来,小朋友,喜不喜欢这个?”唐路招呼他说。朱磊走近一看,“这个?不就是泥巴孩吗?”不过这些“泥巴孩”的姿态和色彩,让朱磊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震撼。几次接触下来,朱磊决定跟着唐路学彩塑,于是家里买了几样菜,摆了次简单的家宴,就算作了“拜师宴”。

把朱磊领进彩塑世界的唐路,正是阜阳彩塑的奠基人。1971年,在颍上县文化馆工作的唐路,到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学习彩塑,师从“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铭。他虚心好学,孜孜不倦,半年后回来专门从事彩塑创作。

1974年,唐路带着徒弟朱磊再次到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进行彩塑的技法、色调等方面的学习。他们把天津“泥人张”技法和当地的民间戏曲抬歌人、王店农民画、界首彩陶、泥人等融为一体,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阜阳彩塑。

能使泥巴会说话

在阜阳彩塑界有这样的说法:黄胶泥做骨,水彩做皮肤,绘七塑三。“绘七塑三”说的就是三分塑七分彩,上彩是很重要的一笔。在造型洗练的骨架上施以红、绿、青、黄等颜色,色彩单纯浓重、对比强烈,运笔奔放大胆,形成了浓重粗犷、朴实无华、纯真明快、生动有趣的阜阳彩塑,这也是其艺术特色。

写实手法与抒情达意相结合,典雅细腻与夸张浪漫相融汇,这样的艺术特色让阜阳彩塑迅速在国内彩塑中占据一席之地。1981年,省群众艺术馆和省工艺美术研究室等联合出版了《阜阳彩塑》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阜阳彩塑多次赴合肥、南京、上海等地展览,四次赴北京进行巡展,得到各界普遍好评,并在全国各大工艺展中多次荣获大奖。如唐路的组塑“丽人行”、“白蛇传”、“铡美案”、“西厢记”等;朱磊的“唐代仕女”、“西施浣纱”、“天女散花”、“红楼梦组塑”等;2012年10月26日,在第七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市文化馆李跃的彩塑作品《划旱船》荣获金奖。

李跃是阜阳彩塑的另一位传承人。1982年高中毕业后,18岁的他师从唐路学做彩塑,因为有美术基础,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多年来,他的业余时间主要花在了做彩塑上,塑有作品百余件,不少作品获奖。

“这个是卖货郎,这个是(刀(剪子工,这个是卖鱼的,这个是烧茶的,还有这个是账房先生,那个是做枕头馍的……”李跃介绍着正在创作的“民间七十二行”,目前已经做好了五行。他做的这个七十二行是当地传统的行当,很多行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渐渐消失。他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搜集将这些内容重新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和回忆。他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民间化,集中表达皖北人民的生活和真性情,散发着强烈的乡土气息。

在这些彩塑艺人们的手中,我们脚下沉默的泥土有了言语,有了动作,有了和观赏者们眼神的沟通、心灵的意会,也就从此有了生命。

纯手工制作和市场选择

“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关于泥人,有一个说法是,在远古时期,女娲炼石补天和塑造泥人,她精心捏泥人五百童男童女,后来嫌太麻烦,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这就成了泥人艺术的起源。

与女娲的大批量造泥人不同,今天的阜阳彩塑艺人们,仍然坚持纯手工一件件制作。“从选泥、构思、捏小稿、作品成型到上彩,要经过十几道复杂的工序,一个月能制成一件作品,就不错了。”朱磊说,因整个彩塑过程皆为手工制作,注定每个彩塑作品皆独一无二。

朱磊曾以制作《红楼梦》人物为主,为了准确表达每个人物,他前后读了不下几十遍原著。朱磊也考虑过使用模具大批量生产,但这样一来,“作品就完全丧失了个性和艺术性。”

这种制作方式,使阜阳彩塑在商业化运作上趔趄不前。“现在搞彩塑的经济收入不高,年轻人也不爱学,不多的彩塑爱好者没有经济支柱,也难组织规模创作。”朱磊说,这些都限制了阜阳彩塑产业的发展。

在艺人的心目中,阜阳彩塑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既可以作为工业、建筑、服饰、出版、娱乐活动中的装饰,又可通过丰富材质加工制成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品、旅游纪念品。

在市级非遗项目的申报书中,提出了阜阳彩塑的传承发展思路:进一步对全市彩塑家和民间艺人进行普查,扩大民间美术研究机构,建立彩塑陈列馆,设计彩塑作品、招聘美术工人翻模制作、上色、包装等,将阜阳彩塑推向市场。

新闻推荐

农家书屋怎样才能人气旺

本报记者 高楠/文 王彪/摄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重拳整治黑网吧2013-10-28 10:54
评论:(能使泥巴会说话)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