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螃蟹收获季节
“阜阳和淮南市场上的大闸蟹,焦岗湖出产的最正宗。这里有两万亩水面,都是在野生环境下放养,水浅杂草多,光照资源丰富,非常适合鱼蟹养殖。”王应光是颍上县鲁口镇王楼村养殖场负责人。10月下旬的一天,记者
来到王应光的养殖场时,他正在船上忙着从蟹笼子里往外拣螃蟹,大的装箱,小的放生,十几米长的笼子几分钟就能翻一遍。王应光说:“以前,要把螃蟹拉到淮南去卖,现在客户都来到家门口买,从来都不愁卖。”
万健是鲁口镇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这段时间经常来这里买大闸蟹。他告诉记者,“这里的蟹都是野生环境下生长的,比网箱养殖的好吃。三两重的大闸蟹五十块钱一斤,买几只送给亲朋好友,价格不贵又上档次。”
今年夏季干旱,水位低,养殖的反哺率也低。王应光承包的2000亩湖面去年捕了五六千斤蟹,卖了20多万元。从今年捕捞的情况看,总产量应该在两千斤上下。
他今年投了6万元蟹苗,买玉米花了1万多元。按市场价50元一斤计算,2000斤大闸蟹应该是10万元。算下来,今年的利润不超过3万块钱。不过,那些没有长成的小蟹明年能长到4两多重,还能卖个好价钱。
焦岗湖区第一批养鱼人
王应光是第一个在焦岗湖上养鱼的当地农民。从1993年开始,他带着一家人在自家承包的养殖场里一干就是二十年,见证了当地渔业经济的起落沉浮。
“那时候,镇里鼓励发展养殖业,把焦岗湖的水面分成片往外承包。西面的滩涂地既不能种地也不适合养鱼,当时根本没人愿意往湖里投钱。我承包了4000亩水面,开始养草鱼。”
相对来说,草鱼养殖成本比较低,周期也比较长。湖里面杂草多,鱼苗放进去后几个月不用投食,后期只需要投喂青草。王应光和老伴儿在湖边的茅草屋里一住就是三年,直到他们养殖的草鱼都长到十多斤重。
1996年,王应光被颍上县人民政府评为“渔业致富带头人”,并被推荐为省级劳模候选人。那一年,焦岗湖里只有他和叶广友两人通过养鱼实现了发家致富。在他的带动下,村里人开始在焦岗湖承包水面,搞经济鱼类养殖。2002年前后,阳澄湖大闸蟹风靡全国,当地人开始从外地引进蟹苗在焦岗湖养殖。然而,2003年和2007年的两次洪水让不少人血本无归,不得已退出这个市场。王应光在遭遇了两次超过百万元的巨大损失后,仍坚守在自己的养殖场里。他说:“我就是不认命,非要看看养鱼到底挣不挣钱。”
挣的都是辛苦钱
2012年是一个丰收年。王应光投下去的6万元蟹苗,卖了20多万元,除去2万元的玉米、小麦和田螺投入后,还能净赚12万元。他在湖边建了一座轻钢结构的两层小楼,平时他和老伴住在湖边看鱼。收获季节,四个儿子都在这里帮他捕鱼。
除了养蟹外,王应光还养鱼。去年冬天拉网捕鱼时,捕到的鱼都在20斤以上。“这几天,来钓鱼的人多,钓到的草鱼都有七八斤重。老伴天天守在湖边看鱼,连吃饭都顾不上回家。”王应光说,“焦岗湖的鱼不愁卖,七八斤的草鱼刚出水就能卖10块钱一斤。搞养殖挣的都是辛苦钱,你看,我今年才66岁,头发快白完了。”
中秋节前后,王应光的大闸蟹开始陆续上市。随着当地市场的进一步成熟,这种物美价廉的本地大闸蟹在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也为焦岗湖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王坤鹏)为弘扬园区企业文化、丰富园区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近日,颍上县工业园区举办了“园区好声音”比赛,吸引了20余家企业的数十名职工及众多音乐爱好者参加。11月17日晚,“园区好声音”...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