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颍上新闻 > 正文

卷馍夫妻 同心打拼换来好生活

来源:阜阳日报 2013-11-01 10:53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尚原野

凌晨三点,家住颍东区向阳苑小区的荣玉富就起床了,他轻手轻脚来到厨房,开始摊卷馍皮。他的爱人李国英也来到厨房,开始撕面筋。夜里干活容易吵到邻居,他们就一句话都不说。清晨六点,他们把卷馍车推到阜阳十中摊群点,开始做买卖。这样的生活已持续了十八年。

下岗工人能吃苦

42岁的荣玉富是颍上县江口镇人。1994年到大修厂配件厂上班,爱人和孩子也跟着他来到阜阳生活。2006年企业破产后,他开始帮爱人买卷馍。平时在十中出摊,春运跑火车站,暑假在菜市场卖馍皮。

“现在,一天和三十斤面,遇到春运,一天要和五十斤面。洗面筋不能用热水,大冬天手也要插到凉水里洗面筋,那种感觉没法说。”荣玉富说,和面是体力活,用双手和三五十斤面,腊月天也能出一身汗。洗面筋的盆是一个一人多长的大塑料盆,两个人蹲在盆边上,什么时候洗完什么时候站起来。洗好的面筋要撕成条,卷膜的时候用。一天卖两三百个卷馍,两个人都忙不过来。

孩子们都很争气

荣玉富有两个孩子,这些年跟着吃了不少苦。妻子李国英来到阜阳后,先在大修厂当临时工,后来推三轮车卖青菜,一天都没闲过。她回忆说:1994年冬天开始卖青菜,两个孩子大的上幼儿园,小的才一岁多,下午放学了我就把他们放在三轮车上,等晚上八九点荣玉富下班了才收摊。人家的孩子冻不到饿不到,我的小孩脸冻得青一块紫一块,手指头都弯不倒。晚上回家写作业,小手都握不住笔。

两年前,女儿考上了阜阳师范学院;今年,儿子又考上了合肥的一所高校。这让荣玉富夫妻俩甚感欣慰。

最难的时候过去了

2011年,阜阳十中门前的颍河西路重修破损路面。整整一年时间,他们换了好多地方卖卷馍,却没有挣到钱。

“那一年不知道为啥,就是挣不到钱。小孩要交学费,银行要还房贷,俺俩的头发都急白了!”李国英说。

女儿考上大学没钱交学费,就去肯德基打工,后来又带着弟弟卖石膏像,一个暑假挣了2000多块钱,两个孩子起早贪黑地干,从来没喊过一声累。

“家庭条件不好,小孩也跟着受艰难。一天到晚在外面卖卷膜,晚上十点多才回家,根本没时间坐到一起吃饭,春运的时候没时间睡觉,年三十晚上还要洗面筋。”李国英说。

  未来生活会更好

2007年,在阜阳漂泊了14年的荣玉富一家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他们以26万元的总价在向阳苑小区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这里临近京九铁路,每过一辆火车都能听见轰隆隆的声响。

为了做生意方便,他买了一楼东头的一套房子,院子里搭了一间简易的厨房。在这个小区里,只有他家有这种简易房。

荣玉富说:“刚搬来的时候,天天夜里都睡不着觉。卧室距铁路不过十来米,中间只隔一道两米高的墙,只要过火车,就感觉整个房子都在动。当时要是有钱,肯定会买套好一点的房子。”

为了买这套房子,他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才凑到16万元首付款,又向银行申请了10万元商业贷款。由于孩子们读书需要花钱,他计划用15年还清贷款。从2009年到现在,他也一直没钱交社保。荣玉富说,哪头急就先顾哪头,等孩子们大学毕业再去补交。现在,他们家还欠有5万多元的外债。

“比起刚来阜阳那些年,现在的日子好过多了,只要能挣到钱,再苦再累都能坚持。”荣玉富笑着说。

新闻推荐

颍上县十八里铺镇宋洋村土质好种出的甘蔗节长味甜已有

颍上县十八里铺镇宋洋村土质好,种出的甘蔗节长、味甜,已有17年种植历史。今年该村种植甘蔗1500多亩,预计亩均收入超万元。图为11月17日宋洋村蔗农在收获甘蔗。  ...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姜唐湖湿地牧鹅人2013-11-21 10:49
民族村里新事多2013-11-11 10:51
猜你喜欢:
评论:(卷馍夫妻 同心打拼换来好生活)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