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鹅群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站在淮河大堤上向姜唐湖湿地深处看,只见一大群白雪般的鹅正向岸边走来。在这群白鹅中间,一个身着红衣的牧鹅人不时挥舞着长杆,指挥掉队的鹅归队;不远处,淮河水声滔滔,白鹭浅翔低空,构成一副美丽的风光画面……这是记者近日在位于颍上县赛涧回族乡的淮河姜唐湖湿地看到的情景。
“那位穿红衣服的牧鹅人叫周多勤,是我们乡有名的养鹅能手,她不但自己养了1500多只鹅,还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规模养鹅。”随行的赛涧回族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该乡利用姜唐湖湿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引导群众发展鹅、鸭等家禽的规模养殖,涌现出一批养殖大户,周多勤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哩哩哩,噜噜噜……”随着一阵嘈杂声越来越近,红衣牧鹅人周多勤和她的鹅群来到了记者面前。只见这群鹅有千只以上,成群结队,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极像一队等待检阅的士兵。“这批鹅是年初买的苗,现在都长到五六斤了,等到过年的时候就可以卖了,按目前市场价20元1斤计算,除去成本,利润很可观。”周多勤擦了擦额头的汗珠,高兴地说。
据了解,周多勤是赛涧回族乡第一个利用姜唐湖湿地养鹅的人,养鹅历史已有10多年。随着养鹅经验的逐渐积累,她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
“养鹅成功的秘诀与我们这里的水质有关。”周多勤介绍说,“要想养好鹅要注意这几点:第一,水要干净、要活,不能有死水;第二,种鹅吃鲜嫩水草,要流水不腐;第三,水要绝对无污染,有一点点污染都不行……一句话,水越好鹅就长得越漂亮、越健康、下蛋多。姜唐湖是淮河边上的湿地,这里水好草丰,具备了养鹅的良好条件。”
为方便养殖,周多勤把鹅棚安在了淮河大堤边,白天将鹅赶到姜唐湖湿地深处放养,下午的时候再将鹅赶回鹅棚,喂食粮食作物。“仅靠水草等粗饲料,鹅是吃不饱的,还必须给它们加餐,吃点稻谷、玉米粒之类的精饲料。”周多勤告诉记者,近年来粮食逐年涨价,精饲料成为养鹅成本中一笔很大的开销。“现在从鹅苗到出售期间,一只鹅平均要吃掉10元左右的粮食,所以只有扩大养殖规模,才能挣更多的钱。”
“养鹅可不是个轻松活。”周多勤表示,比起种粮食,养鹅要花的精力更多些,鹅舍要每天清扫,定期消毒;鹅要准时放牧,准时饲喂,喂量要足;要定期给鹅防疫、驱虫等。“不过养鹅不怕别人偷,鹅都很警觉,陌生人一靠近,马上就会叫起来,还伸长脖子啄人。”说到养鹅的趣事,周多勤开心地笑了起来。
在周多勤的带领下,现在赛涧回族乡已有4户群众发展规模养鹅,发起了“鹅财”。“我是他们的技术指导,养鹅出了什么问题,我都会帮忙解决。”周多勤表示,下一步,她计划在乡里的帮助下,成立养鹅专业合作社,带领更多的群众养鹅,发家致富。
新闻推荐
一、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颍上县是农业大县,水利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年来都有大干水利的传统。今年立冬后,颍上县抢抓当前水利施工的黄金季节,精心组织,不等不靠,采取政府主导...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