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许堂乡的农民在乡综合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内上网寻找致富信息。
随着今年新增的115个公共电子阅览室正式建设完成和投入使用,目前,全市在各乡镇、街道和城市社区,建设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已经达到171个。阜阳市向广大群众提供丰富便捷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能力,已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这些按照高标准、高投入建立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乡镇地区建立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如何提高这些公共电子阅览室的使用率,使其广泛地为群众提供更丰富、便捷的文化服务,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免费“网吧”缺少人气
日前,记者采访时,袁寨镇文化站长李继洲正在自己负责的公共电子阅览室门口转悠。尽管这所才建立不久的电子阅览室,里面早已被自己打扫的窗明几净,室内所配备的硬件更是没得说——崭新的电脑、打印机以及桌椅板凳一应俱全。不过,李继洲还是有点遗憾:因为,尽管这所花了“大价钱”建设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对民众来说,就相当于免费的网吧,但一上午都快过完了,仍然没什么人前来使用。
由于使用率不高,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员不得不“独守空房”。在这方面,李继洲的尴尬遭遇,并不是个例。
“公共电子阅览室,尤其建在农村乡镇文化站的,确实存在一部分使用率不高的现象。”市文广新局社文科长杜国阳说,2012年,阜阳市正式启动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当年建设公共阅览室56所,今年,阜阳市又新增建设公共阅览室115所。截至目前,全市各乡镇、街道和城市社区拥有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已达171所,其中有155所是建立在农村乡镇文化站内。这些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立和免费开放,为群众接受丰富、便捷的文化服务,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台。
但就目前总体情况来看,公共电子阅览室使用率,并不乐观,尤其是在农村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杜国阳介绍,从2012年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启动以来,他对全市不少乡镇文化站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进行过检查、调研。他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电脑闲置,甚至是无人使用的现象。
高标准建设难解群众不会用困扰
“对公共电子阅览室的使用者来说,不会用、没时间用,甚至是没兴趣去用,是造成不少地方公共电子阅览室使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杜国阳分析说,按照相关要求,全市的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标准还是相当高的:每所公共电子阅览室,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网络带宽不低于2M,同时要配备52英寸电视、投影仪、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各一台,终端计算机不少于10台,音箱、DVD各一套。但是这些高标准的建设,依然未能解决影响公共电子阅览室使用率的难题——不对称。
首先就是时间上不对称。“公共电子阅览室,虽然是免费开放,但也要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开放。”杜国阳说,而现在很多人,即使是农村留守人口,平时都有自己的生活、工作需要去打理,他们的休闲时间,与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冲突。
而更主要的是,公共电子阅览室的高标准建设,与群众知识水平的不对称。公共电子阅览室为群众获取文化知识、享受文化服务,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平台。然而,现实是,老人、妇女和青少年是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的主要对象人群,而在农村地区,这部分人群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他们来说,要想利用电脑获取网络资源,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可这些正是很多群众所欠缺的。
更多活动提高使用率
自公共电子阅览室建成以来,颍上县耿棚镇便启动了节假日亲情视频活动,让群众在节假日的时间,通过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电脑和网络,实现与远在外地的亲人“面对面”交流,迅速带动了群众使用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积极性;太和县双浮镇文化站,通过制作电脑使用技能、政策等方面视频,不仅为群众带来了“知识大餐”,更在无形中降低了公共阅览室的使用门槛……
“可以看出,这些地方的公共电子阅览室,都是通过一些多样化的知识文化活动,来带动群众使用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积极性,降低使用门槛,进而提高公共电子阅览室的使用率。”杜国阳表示,现在,阜阳市的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发展,需要更多这样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实现其服务群众的功能。
“提高公共电子阅览室的使用率,关键还是在硬件建设以外的方面下功夫,要让群众会用,有兴趣用,用了以后感觉有帮助、能受益。”杜国阳说,目前,阜阳市各地各相关部门,正在加紧探索,通过定期举行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使用技能培训等途径,提高公共电子阅览室使用率,使更多的群众能够更便捷地享受其带来的公共文化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邓翔 通讯员 卜光辉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