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您回家”活动让返乡人员心里感到温暖。
从常州到阜阳,坐火车走了一整夜。1月22日早上8点多,颍上籍外出务工农民程子平带着两个孩子从阜阳火车站下了火车。记者在开往颍上方向的“接您回家”免费大巴车上见到这一家三口时,两个不足十岁的孩子正靠着窗户啃苹果。今年春节,程子平把爱人和另外两个孩子留在了江苏常州,自己则选择回老家陪年过九旬的父母过年。他想通过回家过年的方式,孝顺自己年迈的父母,让二老高兴高兴。
今年坐趟免费车
“听说坐这车不要钱,我们爷仨就上来了。”55岁的程子平是颍上县黄桥镇新庙社区人,从1984年开始到常州做杂工,至今已有30个年头。
“家里六口人只有我一个人有地,就算是种金子也不够吃饭穿衣的。”程子平说,村里平均一口人三分地,由于爱人是贵州人,四个孩子一直都没有办户口,他们一家很多年前就选择了外出务工。
程子平是家里惟一的壮劳力,这个年过半百的汉子除了在当地做杂活外,家庭的日常开销要靠捡破烂来维持。十多天前,他到常州火车站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买了三张无座车票,回家过年有了指望。
“今年没有挣到钱,我一个人干活,四个小孩都要上学,这趟回家就带了千把块钱。”他说。
在火车站耽误了一个小时,这辆满载返乡过年农民工的大巴车出发了。在火车上颠簸了一整夜的两个孩子沉沉地睡着了,带着一脸疲倦的程子平向记者道出了他的艰难。
办户口是个难题
程子平的父亲今年95岁,母亲90岁,早已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两口,这些年的生活来源全靠五个子女的供养。程子平39岁才成家,爱人在常州照顾四个孩子,一直没时间出去干活。
程子平说,由于爱人是苗族人,来颍上后一直没有相关身份证明。两年前,当地政府通过多方努力确认了她的身份信息,给她办理了户籍登记手续。
“四个孩子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4岁,一直都没户口。在常州上学就得找颍上老乡作担保,不然学校根本不收。”他说。
为了办户口的事,程子平每年都要回来好几趟。这次回家过年,除了看望父母外,他还要到当地派出所给孩子办户口。村里人说,夫妻一方是少数民族,按政策可以生三个孩子,这让程子平看到了希望。
父母年老生活难
上午十点半,程子平带着两个孩子辗转坐车,回到了颍河北岸的家。
由于大哥常年在常州打工,程子平的父母就住在大哥家里。一进门,靠着墙晒太阳的老母亲喊道:“我的儿呦!”老人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两手撑着拐杖好几次都没有站起来。
程子平在大哥的院里转了一圈才找到老父亲,他正在厢房里扶着墙换煤球。老爷子抬头看了半天,才认出是小儿子回来了,丢下火钳就往外走。
记者在这座盖了两间平房、两间厢房的农家小院里看到,虽然已到了腊月二十二,老两口却没有准备一点年货,只是堂屋的一角堆着几百块煤球。
“九十多岁的人了,天天还用柴火烧锅;我们兄弟几个兑钱买的煤球,他们就是舍不得烧。”程子平说。
由于常年不在家,程子平在上世纪80年代盖得三间小瓦房和周围三层小楼比起来,显得低矮破旧,门上的锁也锈迹斑斑。
“要是不出门拾破烂,在家连饭都吃不上。今年回来先把孩子们的户口办好,等以后挣了钱再考虑盖房子。”程子平说。
新闻推荐
今年,颍上县夏桥镇小庄村城郊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首次试种了100亩从日本引进的黑土豆。为确保黑土豆旺盛生长,颍上县农委提供了从建大棚到田管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图为2月23日,县农委几位高级农...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