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村里的年轻人开始陆续返乡过年了。颍上县半岗镇白圩村72岁的姜传有天天守在村口,等着侄子回家办喜事。腊月二十是小侄子结婚的日子,他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了好几遍,就等弟弟一家人回来。
把自己的房建在弟弟家旁边
姜传有一直未婚,60岁以后开始享受五保待遇,由于兄弟一家人一直在上海务工,五六亩耕地全都托付给他一个人耕种。“年轻的时候能出去打工挣钱,年龄大了厂里就不收了。前几年还能在村里干个建筑活,现在村里盖房子也不找我了。”
在白圩村,像姜传有这样的光棍汉以前有13个,现在在世的还有6个。30多年前,有几个四川女子被带到这个村,拣那些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光棍汉成了家。当时,姜传有连一间像样的砖瓦房都没有,当然没人愿意嫁给他。“那时候不兴打工,都是靠一亩三分地生活。养几只鸡,收的鸡蛋还要拿到街上换油换盐,根本就攒不到钱。”
1998年前后,村里人都开始往外走,姜传有的弟弟决定一家人到上海打工,姜传有就跟着到了上海。他先是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后来又一边捡破烂,一边帮弟弟带孩子。
十多年前,村里开始给五保老人建住房,村里要求集中建设,姜传有却把自己的两间房建在弟弟家旁边。“像我们这样的人,老了就怕没人管。弟弟的三个孩子,有两个是我帮着带大的,一直跟我很亲。住在一起,老了不怕没人管。”
想帮小侄子办好婚事
去年底,小侄子的婚事终于定下来了,为了张罗这件婚事,姜传有没少操心。这些年,村里人外出务工的多,很少有人在家养牛养猪。在小侄子的婚事定下来以后,十多年没有养过猪的姜传有从小镇上买回一只60多斤重的小猪养在圈里,还养了30多只鸡鸭。进入腊月,圈里的肥猪已经快有400斤重,就等着弟弟一家人回来办喜事用。“年龄大了,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喂点牲口平时有点活干,还能减轻弟弟的负担,比打扑克、打麻将强得多。”
姜传有很能干,侄子侄女也很孝顺他,逢年过节回来的时候,总会给他买一些吃的穿的,临走的时候还要给一点零花钱。“村里一年给我几百块钱,地里的收成也够我花的,其实,钱多了也没用。”
这段时间,村里那些准备办婚事的年轻人都请假回来了。姜传有说,小侄子的婚期临近,提前做好准备,热热闹闹办一场像样的喜事,既是孩子的愿望,也是他这辈子最后的心愿。
“办完喜事,过完新年,弟弟一家人又要出门打工了。明年家里估计要添人口,我还要多养几只鸡,攒点鸡蛋给孙子吃。”姜传有满怀希望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李方达 通讯员 刘飞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