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中午,烈日当空,尽管室外温度达到30多摄氏度,但在颍上县南照镇姚岗村门楼庄,村民们依然守在麦田边,感受着小麦丰收的喜悦。
不过,望着成熟的麦子,七旬老人陶户之很是忧心。“三亩多小麦长得不错,但两个儿子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在外上学,家里就我一个劳动力,还不知道啥时候能收完。这天,说下雨就下雨,不着急那是瞎话。”陶户之说。
“老陶,正在找你呢,开始割你家的小麦啦。”离着几十米,村民组长张世堂的一嗓子,让陶户之不禁一愣。“割的是我家的吗?”听完张世堂的话,老陶三步并作两步赶到自家地头。“呵呵,还真是哩。”看着一台收割机正在自家麦田里驰骋,老陶乐啦。
“别只顾着乐,还不赶快回家拿袋子去。”张世堂还没来得及接上话茬,村党支部书记姚德洋就指着站在田头的几位黝黑的汉子对老陶说,“你看,这都是等着给你来装粮食的。”
姚德洋告诉记者,与其他村庄一样,姚岗村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每到农忙时节,村里劳动力较为缺乏。“毕竟天气不等人啊,错过了时候,麦子毁在地里都有可能。”姚德洋说,面对这种状况,今年,村里特意组织了抢收服务队,由村干部带头,抽调十名劳动力,帮助劳力缺乏户抢收,对于经济困难的村民,村里还给予每户200-300元的补贴。
“铺好了吗,倒了啊。”说话间,老陶已经从家中拿来一块雨布,铺在田间。随后,农机手将收割机仓门打开,颗颗饱满的麦粒哗哗流到了雨布上。“你看,今年麦长得就是好,估计这块地得打800斤吧。”看着老陶的粮食堆满了大半块雨布,前来帮忙的村民都忍不住地抓上一把查看查看。“哪能啊,这块地还不到七分,可能有600多斤吧,比去年多打百十斤。”老陶接过话说。
在大伙的帮助下,老陶拿来的6个袋子很快就被装满了。“我帮你拉回家吧。”“不用,我自己就行。”说着,老陶弯腰拉起了架车,笑容满面地朝家中走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朱艳明 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刘丽丽)6月3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亓龙来到颍上县,督查指导人大代表带头禁烧秸秆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会议精...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