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颍上县王岗镇金堂庆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大院里就聚满了人,十四个自备农机的种粮大户此时已检修好自家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准备前往湖南省开展午收跨区作业。罗应利作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当地最早开始跨区作业的农机手,提起午收效益,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从湖南往北一直收到天津,一个麦季下来,一部收割机至少能挣4万块钱。
卖农机发现商机
今年48岁的罗应利是王岗镇金堂村农民,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从2000年开始跨区作业,至今已有14个年头。东至山东半岛,西至四川盆地,南至广东茂名,北至黑龙江佳木斯,都留下过他的车轮印。可以说,他开着自家的大型联合收割机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早在2000年之前,罗应利就靠贩卖农机挣了不少钱。农闲季节,他时常到江浙一带发达地区收购二手农机,运回老家维修好后,再卖给当地种粮户。其间,他发现了跨区作业背后可观的经济效益。“2000年的时候,村里只有两台收割机,收完周边几个乡镇的庄稼,就一直闲在那里;而江浙一带的收割机每年都要从湖南收到山东,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罗应利告诉记者。
那时候,他种了100多亩地,每年午收时节,他都要开着自家的收割机到相邻的山东省、河北、天津等地跨区作业,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能挣两三万块钱。
走南闯北忙收割
这次跨区作业,罗应利组织了14部大型联合收割机,计划开赴湖南,由于一部收割机至少要安排两位农机手轮流操作,每个合作社成员都要从家里抽调两到三个人参加午收,出行的队伍显得有些庞大。
不过,半个月之后,这支参加跨区作业的队伍就能从湖南、湖北一路抢收至河南、安徽,收完自家地里的麦子后再一路往北,一直收到天津。“刚开始参加跨区作业时,走到哪儿就收到哪儿,沿路老百姓都守在主干道两侧,等着我们去收割,还给我们西瓜吃。”罗应利说。
后来,参加跨区作业的收割机越来越多,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为了守住市场,罗应利2011年组建了金堂庆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为合作社成员统一换购了福田谷神、久保田等专业农机。在午收到来之前,他提前与服务地农户取得联系,敲定最佳收割时间,以便及时调配农机。
农机一直在路上
“白天收割,晚上赶路,一个月时间睡不上一个安稳觉。”罗应利说,由于午收时节降雨较少,一路上都在抢收抢种,一天都没有时间休息。到了晚上,就要赶到下一个收割点,天不亮就要下地作业,就连吃饭的时候都要轮换班。
近年来,合作社成员多次深入东北地区跨区作业,最远到达黑龙江佳木斯收割水稻,午收秋收,一年两季子下来,一部收割机能带来10万元左右的收入。不过,这些农机手也有自己的烦恼:留茬太深,地方农业部门要来找麻烦,有的农户交钱的时候也不爽快,身在异乡,不能为了一两百块钱撕破脸皮;留茬太浅,泥土里的砖石玻璃又会时常刮坏割刀,修一次需要好几百块钱,换一个就得一两千块钱。相对来说,跨区作业面积越广,风险也就越大。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徐立成)5月31日上午,市长李平到颍州区、阜南县、颍上县,实地督查“三夏”和秸秆禁烧工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刘立兵,副市长刘树生,市政府秘书长王显义及市农委、农机、环保...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