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凯培
畅谈文学创作、共叙友谊情长。4月25日,阜阳日报社文学副刊座谈会召开,来自全市各地20名文学作者齐聚一堂,期待阜阳日报社文学副刊越办越好。
他们是所属报纸媒体文学副刊的普通作者,也是阜阳日报社旗下报纸的忠实读者。多年来,他们与报社文学副刊相伴成长,见证着生活中每一处变化,书写着一篇篇真挚的文章。
这里代表着报纸的品位气质
“文学副刊是一张报纸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报纸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气质。办好文学副刊,对于改善报纸版面结构,丰富报道品种,增强报纸的人情味、亲和力与可读性,扩大报纸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如阜阳日报社总编辑王冰所言,近年来,阜阳日报社始终将办好文学副刊放在重要位置,文学副刊成为报社所办报纸的一张文化名片、一面文学旗帜。
当前,阜阳日报社旗下三个纸媒均有文学副刊。其中,《阜阳日报》开设了“颍人情感”和“平原”两个文学副刊版面;《颍州晚报》开办了“奎星楼”、“颍韵”、“百姓记事”三个文学副刊版面;《阜阳城市周报》开办了“争鸣”、“美文”、“品鉴”、“古今”、“阅读”五个文学副刊版面。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分别就个人成长与日报社文艺副刊的关系、文学创作中的想法、如何进一步提高创作水平等畅谈感受,并针对丰富阜阳日报社文艺副刊作品品类、增进业余作者之间交流、提升副刊可读性等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每每拿到报纸,第一时间就会翻到文学副刊版面,读着那一篇篇美文,好似在品味一场文学的精彩盛宴,堪称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谈起对报社文学副刊的喜爱,临泉二中教师许世宏如是说。
“当今速读时代,文学副刊办得好,就能进一步延长读者在报纸上的停留时间。”阜阳日报社总编辑王冰说,为了做好这方面工作,报社领导高度重视,用精干力量编辑文学副刊。也希望广大文学副刊作者,深入现实生活、加强学习和写作,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阜阳日报》、《颍州晚报》、《阜阳城市周报》所办文学副刊,进一步提升文学副刊的质量和品位。
这里承载着他们的文学梦想
“方寸之间显世界,锦绣文中释乾坤。风雨同舟六十载,最是润物细无声。”市国税局职工郑建良对阜阳日报社文学副刊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写下这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郑建良说,对于阜阳日报社,他想用三个“感谢”表达自己心情。第一,感谢报社组织的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来到这里与大家共谈文学理想、共叙友谊情长;第二,感谢报社文学副刊,为我们提供了创作的平台;第三,感谢文学副刊编辑和作者,让我们时时感知了颍淮大地上的人情冷暖,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
对于阜阳日报社广大文学作者来说,报社文学副刊不仅提供了一个创作的平台,更承载着他们的文学梦想。
李红军是临泉庙岔中心学校的一名教师。年少时对于诗歌的热爱,曾因工作、生活的压力逐步被冲淡,而当他看到《阜阳日报》上刊登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他的创作热情再次被点燃,“是编辑老师的不断鼓励,让我重拾学生时代的梦想,让我在成为诗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太和县第八中学教师谢登峰在报社文学副刊发了很多文章。受此影响和鼓励,他去年还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老枣树》。“向报社投稿时,是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刻。可没想到当时随手写的一篇稿件,得到了副刊编辑的认可。当稿件变成铅字,也大大增加了我工作、生活的动力。”
报社文学副刊也记录了众多作者的生活点滴。颍上县江口镇中心学校教师祝宝玉的文章,内容多记载自己的爱情、婚姻、生活;太和县城关镇中心学校教师刘铭秉承“我以我手写我心,必须说真话讲真情”,所写文章多是关于学校、旅游以及社会生活等……也许对他们来说,文学创作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心灵的一个寄托。
这里是颍淮文学的成长沃土
“本土化”是阜阳日报社各类文学副刊的重要特色。当前,报社文学副刊中,绝大部分由本地作者创作。
这些作者扎根阜阳,写出了不少具有本土特色的好作品。以《阜阳日报》部分副刊作者为例:张晓玲的文章有着鲜明的个性和风格,善用白描手法,细节描写十分传神;谢登峰的文章皖北风情浓郁,善用口语化语言,对场面和细节的描写十分生动;蔡明菊的诗歌语言清丽,意象丰富,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学副刊为阜阳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良好平台。”座谈会上,不少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他们看来,文学副刊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成就了自己的创作,也增添了与文友沟通交流的机会,对于颍淮大地文学的发展大有好处。
加强作者之间交流是本次座谈会上,广大作者较多提及的一个话题。大家纷纷表示,希望通过座谈会、优秀作品表彰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文友之间的联系,促进大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很快,将会有一个文学创作集中展示。”《阜阳城市周报》总编辑李生正说,近期,周报将组织一次文学联展,通过开办“散文号”、“小说号”、“诗歌号”等,集中展示阜阳文学创作成就。
《颍州晚报》总编辑余英国表示,下一步,晚报将继续发挥本土化优势,通过紧贴时代,侧重于刊发反映时代变迁、展现时代特点的文章,进一步接地气,激发读者共鸣。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尚原野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