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有一个残障儿童的小家——“颍上县阳光家园康复托养服务中心”,这是郭均敏为了能让“折翼的天使”们未来拥有更好的人生进行的尝试,中心成立一年来,她投资金、费精力甚至被误解,却始终不改初心,以仁爱之心,守护着中心的25个孩子。
这些孩子们需要帮助
从2013年颍上县阳光家园康复托养服务中心投入运行以来,该中心总共收了25名学员,其中听力障碍7名,智力障碍18名。因为身体存在缺陷,孩子们多数不能发音,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他们并不比别的孩子差,只是稍稍慢了一些而已。”郭均敏心中始终这样认为,在她看来,这些孩子不过是“折翼的天使”,只要努力,他们总归可以过上正常生活。
郭均敏接触残障儿童群体源于她的爱人。作为颍上县民政局一名工作人员,近年来丈夫被借调到颍上县残联工作,耳濡目染下,郭均敏逐渐对残疾这一群体开始关注。“最令人心疼的是孩子。”41岁的郭均敏表示,由于自己是一个15岁孩子的母亲,母爱使然,当她看到很多残障儿童被父母遗弃或因无人照料导致病情加重时,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些孩子们太可怜了,我要想办法帮帮他们才成。”
创办康复中心传递爱心
说干就干。彼时,郭均敏还是一名沉浮于商海之中的经营者。从事商贸经营,每月有三万元左右的收入,可她却毅然决然放弃。
2011年,她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到阜阳参加“残疾人康复工程培训班”,打算学习一些康复知识,为颍上残疾人事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随后,她拿到了“残疾人康复治疗师”的结业证书,成为一名医生与教师结合体的复合型人才。
仅仅拥有证书并不能直接帮助残障儿童。2013年,在市县残联的支持下,郭均敏创办了颍上第一所保障残疾人基本需求、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颍上县阳光家园康复托养服务中心”,为颍上残障儿童免费提供康复、照料等服务,实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
现在,该中心已经初具规模:拥有各种专业设备以及7名教师。每周五天为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开展接受认知、感知课,语言、运动等能力训练。不需要残疾儿童家庭交纳任何康复训练费用,只需负担每月260元生活费。“这笔钱是保障孩子生活的,中心每餐都会给孩子们准备4菜一汤丰富可口的饭菜,每天还必须有牛奶、饼干、水果等。”郭均敏介绍。
面对误解依然坚持前行
郭均敏专注残疾人事业的行为曾遭遇过一些人误解:有人认为她是为了挣钱。但事实上,为了置办设备、支付人员工资等,她已经先后投入近50万元;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培训场所,她把自己200多平方米的房子装修为培训场所,自己却搬出去租房居住;为了能有更多时间为残障儿童康复训练,她牺牲了不少陪伴儿子的时间。“面对误解和非议的时候,我也会觉得坚持不住。”郭均敏说,她曾想过退缩,但每每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听到他们喊自己“妈妈”,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因为她相信,这些残障孩子就像一棵弯弯的小苗,只要能够给它浇灌、施肥,纠正它的枝丫,孩子们依旧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目前,市、县残联都表示全力支持康复中心发展,孩子们的家长渐渐看到希望。郭均敏期待能争取到一些项目支持,缓解当前中心存在的运行难题,“我会坚持下去的,无论我受到什么委屈,只要孩子们越来越好,我的付出就值得。”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尚原野 通讯员 郭颍升 宋成梅)6月19日,全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培训会议召开,传达贯彻全省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动员会议精神,并就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据了解,此次选举工...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