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是传统农业大县,每年种植水稻面积60多万亩。过去,因种水稻比较麻烦,收益又不太高,当地农民积极性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今年,颍上县在水稻种植结构调整中,首次引进稻鸭共育生态农业模式,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8月6日,记者来到颍上县黄桥镇小庄村,“嘎嘎!……”的叫声不断传来,原本看似平静的稻田里鸭声一片,不一会儿,鸭子从各自隐蔽地里涌到71岁的“鸭司令”李希明身旁。“利用稻田养鸭,不仅投资小、成本低,而且效益也非常好。”李希明告诉记者,他没有在稻田内施肥喷药,但水稻的长势一点儿也不输其他村民家的,而且鸭子成长很快。
据了解,稻田养鸭主要是应用稻鸭共育技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与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依靠鸭子在稻田里吃虫、排泄等活动,刺激水稻生长。应用这一技术,带来的生态效益十分明显,能有效保护土壤和水质。
稻田不仅可以养鸭,还能养鱼。记者了解到,与稻田养鸭技术同时进行的还有“稻田养鱼”技术。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王俊岭)8月14日,副市长方旭一行到阜南县、颍上县调研禁毒工作开展情况。 方旭一行先后来到阜南县禁毒办、鹿城镇城南社区、阜南经济开发区派出所、洪河桥镇禁毒办,颍上县...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