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颍上县八里河西畔的稻香桥饭庄,每一间包厢的墙上都挂着一幅装裱精美的国画,题材有山水、花鸟、人物等。笔触细腻自然,不事雕琢,引来不少顾客光临品鉴。作这些画的不是知名画家,而是这家饭庄的老板——徐新华,一位二十余年痴心画画的农民。
今年41岁的徐新华是八里河镇尤湖村人,因为1991年的那场大水与国画结缘,并把绘画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二十多年来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
“初中毕业那年,遇上淮河发大水,家里的庄稼、房子全都让水淹了。当时实在没有办法,我才决定到阜阳投靠本家祖父徐德隆。”徐新华告诉记者,那时候,还没有外出打工的门路,去投靠本家就是想摆脱十年九涝的农村老家。徐德隆作为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的知名教授,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类画展,迫切需要一个年轻人帮他整理书画作品,安排饮食起居。徐新华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徐德隆教授的后顾之忧,成为他书画创作的一个得力助手。有着一定艺术天赋的徐新华接触到国画以后,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经常在休息的时候把徐德隆的画作拿过来临摹,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
“徐教授发现我喜欢国画,就手把手地教我调色和构图。在他的学生里面,我算是修业时间最长的一个了。”徐新华告诉记者,徐德隆不仅在创作方面给他很多指点,还经常带他出去参加各种画展,在澳大利亚开办个人画展的两个月时间里,他就一直跟在徐教授身边。1998年,徐新华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阜阳师范学院美术系,经过两年的脱产学习,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
2002年,徐新华回到老家,开始在八里河镇淮望教育中心担任美术代课教师。由于每月的工资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他又改行到颍上县城的一家饭店做起了餐饮服务。
2007年,徐新华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在八里河西畔的马砖桥附近开起了当地第一家农家乐——稻香桥饭庄,提供采摘、垂钓、餐饮等多项服务。由于经营有方,农家乐每年都能给他带来十多万元的收入。富裕起来后,他在县城买了一套住房,又购买了一辆轿车,在忙生意的同时,并没有中断对艺术的追求。“饭庄的生意主要集中在中午和晚上,到下午休息的时候,我一般都要回到家里画画。”徐新华说。
近年来,徐新华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美术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国画研究所研究员,他笔下的牡丹多次在海内外展出,并被多家博物馆、画廊、单位及个人收藏。
每天下午,徐新华都要抽出两三个小时从事艺术创作,他专门把一间向阳的卧室腾出来改成画室,画案上几乎摆满了宣纸和画笔,画室一角,还放着一台专用装裱机。“很多人学画只能坚持那么几年,像我这样一连画了二十多年的业余画师还真不多。”徐新华说,“其实,画画全靠兴趣,兴趣越浓,走的也就越远。”
这段时间,年过不惑的徐新华又有了新的打算,他计划抽出时间到北京深造一年。“这个季节生意比较淡,我刚好可以放下饭庄的生意出去好好学习一段时间。都说人过三十不学艺,我还是感觉自己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徐新华告诉记者,现在,出去学画不是为了成名成家,也不打算靠画画挣钱养家,这只是一种爱好,一种对艺术的追求。
新闻推荐
花标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