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颍上新闻 > 正文

志愿服务 为爱前行

来源:阜阳日报 2014-08-19 21:07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尚原野/文 葛秀云/摄

   志愿者公益组织开展活动剪影

近年来,阜阳市民间公益慈善组织经常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大批生活困难群体通过这种渠道得到救助。然而,记者采访时发现,那些多次参加志愿服务的铁杆志愿者总会遇到很多的不被理解和不被信任的尴尬事,甚至遭到一些人的挖苦和嘲笑。不难发现,献身公益事业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志愿服务 不被人们理解

   今年39岁的刘飞是颍上县公安局政工监督室的一名警察。2007年以来,他先后策划、组织、参与了300余次公益活动,包括爱心助学、助老助残、义演义卖、关爱留守儿童、艾滋病防治宣传等,志愿服务时间达2000多小时。刘飞告诉记者,参加志愿服务很容易被人误解是在作秀。一次,一位陌生人问他:“你出来做公益活动,一个月给多少钱?”他说:“这是公益性质的,没有报酬。”这位陌生人嗤之以鼻:“我才不信!你是傻了吗?还是闲得慌?”

在颍上县黄桥镇,也有一位常年热心公益事业的个体工商户,因为做了很多好事,受到了人们的嘲讽。他叫曩道志,在集镇上经营一家照相馆,从2003年开始,他每逢传统节日都要给当地敬老院和本村的特困户、五保户送大米、面粉、猪肉、食用油等过节物资。“有人说我这样做是想当官,我今年53岁,当过最大官就是村民组长。”曩道志告诉记者,虽然他两次被评为“颍上县道德模范”,但他并不希望靠这个名誉去做官。

记者采访时发现,人们不仅对志愿者存在一定误解,对志愿服务组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理解和不信任。苗勇是苗为民爱心社的发起人,也是全国首家县级遗体(器官)捐献服务组织的负责人。截至目前,他已经帮助85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签署遗体(器官)捐献协议,4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实现遗体(器官)捐献3例。就是这样一位肩负着神圣使命的公益志愿者,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麻烦。“很多人以为,参加爱心社就意味着捐献器官或者捐献遗体,对加入我们这个志愿服务组织都心存顾虑,甚至是敬而远之。”苗勇说。

缺乏监管 做公益受质疑

“我发现,很多公益组织根本就决解不了什么问题,有些甚至搞一些无中生有的募捐项目,资金和物资的流向谁也搞不清除楚。”在一家企业工作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每年单位都要组织两次以上的募捐,基本上都是直接从工资上扣,捐款人完全没有自主权。这些扣掉的钱通过什么途径用在了什么地方,根本没有对外公示。“单位每次组织的志愿服务,总有一些人滥竽充数。活没干多少,照片却拍了很多,说是留做纪念,其实就是在作秀。”一位网友告诉记者,常见的志愿服务的形式有很多,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的却很少。很多时候,参加志愿服务只是为了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或者是年度工作计划,拍几张照片回去做资料,以备检查。

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博士杨军分析认为,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救助的一个方面,在帮助困难群体、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方面,确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着一部分人,打着志愿服务的旗号做着沽名钓誉、疯狂敛财的勾当。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单位和组织善款使用情况不明,打着志愿服务的幌子提高自身影响力的现象。那些付出了时间、精力和金钱的志愿者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而那些带着其他目的参加志愿服务的组织和个人也应到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为爱前行 奉献社会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参加志愿服务。这就像一份在每个周末必须做的工作,只有做好这份工作,心里才踏实。”刘飞告诉记者,虽然有一部分人对志愿者存在一些看法,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志愿服务带来的良好社会效益。除了自己经常参加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外,他还经常带着爱人和孩子一起去参加这些活动。辛勤的付出,最终换来的是社会的认可。2011年3月1日,刘飞的家庭被安徽省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评为“安徽省和谐家庭”。今年4月,刘飞的家庭又被省妇联评为安徽“最美家庭”。

“我从8岁开始要饭,一直要到18岁。现在生活好了,我一直没有忘记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曩道志说。三年前,曩道志组建了“道志爱心服务队”,目前已经有13名队员,他们中有建筑承包商、砂石厂经营者、长途货车司机、装修工和养猪大户等。“只要有困难群众需要帮助,服务队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我们都是在尽自己的一份力,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曩道志说。

苗为民爱心社负责人苗勇告诉记者,成立苗为民爱心社,主要目的是继承父亲遗志,为有器官或者遗体捐献意愿的志愿者提供平台,带领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器官或者遗体捐献完全是一种自愿行为,而且,这种捐献只是爱心社提供的一种社会服务项目,广大志愿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服务项目。

新闻推荐

阜口路维修 市民出行该咋走

本报记者 徐立成/文 穆可亮/摄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志愿服务 为爱前行)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