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路、清真寺、刘家祠堂、颍河码头……走在颍州区三十里铺镇洄溜老街上,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会让人产生恍若隔世的错觉,历史的厚重之感分明而强烈。
石板路上人迹稀
徘徊在洄溜老街三尺多宽的石板路上,放眼望去,满目都是前一个时代留下的印记。斑驳的外墙、倾颓的商铺,每一条砖缝深处都细细密密地生长着陈年的青苔与娇小的车前子,任落叶在角落里堆积,凭蛛网在廊柱间缠绕。
百年之前,这里曾是颍河中游最重要的水运码头,来自江浙的布匹丝绸、煤油火柴要从这里上岸,销往方圆百里的集市农村;颍河两岸的棉麻木材、生猪粮食要从这里上船,运往东部商贾云集的城镇市场。不难想象,在那个水运交通十分便捷的朝代,南来北往的商船曾经给这里的码头带来多少热闹与繁华,大大小小的车帮又为这条老街上的居民演奏过多少吱吱呀呀的和谐乐曲。如今,码头上的块块青砖已被水泥路掩盖,而老街上的石板依旧固守着自己的一方领地,从容不迫地在勾栏瓦舍之间拓展和延伸。
据说,老街上曾经居住着来自周边省份的名商大贾,街道两侧至今依然保存着江西刘和许昌刘的两座深宅大院。解放以后,水运交通逐渐没落,当地人赖以生存的洄溜码头只留下了一个无人问津的乡村渡口。行政区划的调整也让这个重要的商贸枢纽沦落为人迹稀少的穷乡僻壤,只有老街上那些缺门少窗的铺户还在固守着繁华散去的落寞与静谧。
清真寺里最清幽
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的清真古寺是洄溜老街上又一道别样的风景,在那个水运发达的时代,每一个重要的码头几乎都能见到回族同胞聚族而居的街巷。而一座清真寺,就能够让信仰和朝拜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真实存在。
清真寺殿门朝东,青砖青瓦、方门圆窗、回廊绕阶,地上铺着礼拜用的毡毯,处处彰显着穆斯林特有的民族元素。正殿后方有一座两层高的望月楼,可以通过一座木梯上下,外观与口孜清真寺相仿。踏入清真寺的大门,喊一声“阿訇”,话音未落就听见有人在北侧的厢房里应答。这里是清真寺的香油坊,老远就能闻到股股油香。住在这里的白阿訇告诉记者,穆斯林对饮食的讲究几乎要超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除了本民族禁忌的食物以外,其他食物也讲究由阿訇亲手宰杀或加工。前来朝拜的穆斯林多少都要带一些香油或是洄溜四宝回去,价格不贵,味道却很正宗。
白阿訇告诉记者,洄溜七千多村民,其中有一半都是回族,打工潮兴起以后,很多年轻人常年在外务工,每个周五前来做礼拜的穆斯林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有时也会迎来几个骑行的驴友,倒一杯开水,打二斤香油,最多在清真寺门前驻足片刻,稍后便起身告辞,总也打不破这里的宁静。
刘家祠堂丛草生
老街北侧靠近码头的地方是江西刘氏的祠堂,三进院落,大约始建于清中期。解放后先后做过粮站、学校和玩具厂,后来被江西刘氏的后人刘以领兄弟以3万元的价格购买,当作住房使用。
轻轻推开刘家祠堂的大门,木石摩擦发出的吱呀声仿佛让时代倒退了一百年。58岁的刘以领一家住在祠堂的东院,青砖铺地,院里晒着大捆大捆的芝麻,几只刚满月的小灰狗躲在墙角咬耳朵。从二层院子的对开房门可以看出,这里曾经做过仓库,房屋后墙也因为囤粮过多一直向北倾斜。“文物局的人来看了好几次,没说修也没说拆,就是让我们不在这里盖房子。”刘以领告诉记者,他和弟弟2000年前后搬进这个祠堂居住,由于没有能力对房屋进行翻修,他们就一直住在这栋四处漏雨的房子里。前几年,弟弟从这里搬了出去,接着后院的几间老房子也都塌了。
在刘以领的指引下,记者来到祠堂的后院,这里与颍河南岸的堤坝只有一墙之隔,据说原来的三进院落最后一排房子塌倒河里去了,现在只有一堵用青砖砌成的围墙见证着整个后院的破败。由于保护古建筑的需要,刘家兄弟暂时还不能够在这片祠堂里盖新房子。当然,他们也缺少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对房屋进行翻修。久而久之,房屋越来越破,一棵碗口粗的楝树已经从倒塌的厢房里探出五六米高的头,其他房屋上也都生长着一米多高的桑树和榆树。
百年辉煌成回忆
曾经车水马龙的洄溜老街,而今只留下十几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此居住,陪伴他们的是一些用细细的铁链拴在门墩上的小狗。不难发现,只有他们才能守住洄溜老街百年辉煌的记忆。
今年65岁的刘胜中祖籍江西宜春,大约在清乾隆年间因经商迁居洄溜。据刘胜中回忆,解放前,他们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烧酒铺,沿街的铺面买酒,后院有窖池,还有堆粮食的仓库。解放以后,烧酒生意渐渐萧条,洄溜的航运还依然比较发达。有些生猪贩子从附近收购的长毛猪来不及运走,就暂时养在他家的后院里。老刘告诉记者,十五年以前,这条街上的店铺还是一家挨着一家,狭长的街桶子里总是挤满了周边农村赶集的人。后来,四十铺、五十铺两个乡镇因临近102省道很快发展起来,洄溜区也跟着撤消了,来这里赶集的农村人就越来越少了。
和其他住户不同的是,刘胜中老人这段时间正忙着盖房子,靠着在新街上卖针头线脑、裤头汗衫的收入和女儿、侄女们的接济,他决定在后院里盖一栋两层小楼。这是老街上唯一一栋在建的楼房,也是近十年来第一栋由当地居民建设的新式住宅,结实的钢筋骨架与周边东倒西歪的老屋比起来,总显得有些说不出来的突兀。不过,这却是老人晚年最重要的一项工程。线路推荐:
1、选择自驾游的市民可以沿105国道从颍州区四十里铺镇上颍河大堤进入洄溜村或从颍上县五十里铺镇十字路口向北前往洄溜村。
2、汽车南站每天有四班往返于市区和洄溜的农村公交车,市民可在南站东门乘车。
3、选择骑行的市民可以从颍南公路大桥(阜裕大桥)南侧上颍河大堤,此路较窄,车辆较少,可欣赏沿路的自然风光。当然,也可以从大桥北侧上堤,行至袁寨码头时过渡,对岸就是洄溜老街。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尚原野/文 穆可亮/摄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