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修水利正当时
近日,记者来到颍上县黄桥镇黄桥村芦桥大沟清淤整治现场,五六台大型挖掘机正在施工,将渠底的淤泥和杂草清除上岸。“芦桥大沟已经多年没清淤了,沟渠淤塞严重,尤其靠近黄桥村这一段,早已不能发挥灌溉作用了。”黄桥村村民武亚杰指着正在清淤的挖掘机告诉记者,现在,政府组织清淤,真是想到了俺们村民心坎上了。
记者看到,两三台挖掘机在沟渠梗上作业,不停将沟渠里的淤泥捞上来,堆在坡梗上,一台挖掘机在渠底开足了马力,将沉积多年的淤泥向前推。“芦桥大沟多年没清淤了,单纯的人力很难清理,必须动用机器。”黄桥村党总支书记告诉记者,连日来,在大型挖掘机作业之下,芦桥大沟的清淤任务已完成过半。
“颍上县滨淮跨颍,境内沟河纵横,湖泊密布,地势低洼。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水情就是颍上最大的县情。多年来,颍上县坚持不懈兴修水利,尤其是今年,结合‘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实施了沟河疏浚治理工程。”颍上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行走在颍上县农村,处处可以感受到水利兴修的浓厚氛围。在盛堂乡与慎城镇交接处,总长2公里的柳沟正在疏浚;在润河镇曹田村,沿道路两边的3公里水渠得到疏浚;在谢桥镇,总长4.8公里的光辉河已疏浚完毕……
“今年,我们计划开挖疏浚光辉河、曾庙大沟、芦桥大沟等19条大沟,全长70公里,计划完成土方310万方。”颍上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元月10日以来,所有沟河的疏浚工作都已启动,目前绝大多数沟河的疏浚工作都已完成。
三方筹资保投入
水利兴修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钱从哪里来?面对记者的提问,润河镇水利站站长凌君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润河镇共清理7条小沟渠,扩挖当家塘5个,投入近100万元。这笔钱的出处,主要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县级财政投入一点,群众“一事一议”奖补一点,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奖补及社会融资一点。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既没有给群众增添负担,县、镇财政也不至于有太大压力。”颍上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该县大打兴修水利攻坚战,需完成土方710万方,完成投资4000万元。
水清河畅家园美
“以前是没有条件,现在有了条件,我们要结合‘三线三边\’治理,打造出一个水清河畅的美好家园。”在谢桥镇光辉河水利疏浚现场,谢桥镇负责人表示,在确保资金有效投入的情况下,“水清河畅、美好家园”的建设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地处皖北,却是水乡。水,赋予了谢桥镇迷人的自然风光,尤其是贯穿全镇的光辉河,连接着济河与人民河,沟渠纵横,水景独特。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加上附近村庄少数群众乱丢垃圾,沟渠淤塞严重,失去了排灌功能。在此背景下,今年谢桥镇进一步加大水利兴修力度,投入130余万元用于清淤沟渠。
“和单纯的水利冬修不一样,我们在清淤的同时,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确保清淤之后,水清河畅家园美。”颍上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河渠清淤后,还将种草、植树,让沟渠彻底告别往日的脏乱差,在提升排涝、抗旱能力的同时,成为一处让人流连的风景。
清淤整治让颍上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黄桥镇黄桥村,村民告诉记者,过去沟渠常年淤积、水草滋生;如今,通过这次大中小沟集中疏浚治理,彻底清理了河道沟渠存积了几十年的水草、垃圾。记者采访时,已经疏浚过的芦桥大沟北段水质清澈,沿岸的小麦绿油油的,煞是喜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冯启俊 通讯 员李伟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