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徐东升
春风吹拂,颍上县建颍乡范岗村的30多个大棚内,连片的油桃已经挂果。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煞是喜人。技术人员正忙着一个枝条一个枝条地检查,摘掉小的果子,增加优果率。
“我们选种的油桃都是国内优良品种,成熟早、个头大、外貌佳、口感甜、纯天然,5月上旬前就能上市。如果不出意外,一棚油桃可收上万斤,按照7块钱一斤的价格,一棚油桃就可以卖到7万多块钱。”利丰果蔬种植合作社管理员满文平高兴地说。
颍上县利丰果蔬种植合作社是2014年底成立的一家以油桃种植为主的农业企业,主要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村商业银行”的模式进行经营。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320多亩,入社社员达75户,已建成25个暖棚和7个冷棚。
利丰果蔬合作社,是颍上县农业经济开发区结出的“果实”之一。2014年以来,该县开始规划建设50万亩农业经济开发区,推进土地流转、调整农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了解,颍上农业经济开发区覆盖红星、南照、耿棚、新集、建颍、慎城、五十铺、八里河、六十铺、西三十铺、十八里铺等11个乡镇,整体目标是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将园区建成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区、现代农业功能的拓展区、农村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美好乡村建设的样板区、三农协调发展的先导区”。
“为了加快推进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全县已整合各类资金1.8亿余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颍上县农委副主任、颍上农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杨军告诉记者,今年,该县还出台了《颍上县农业经济开发区奖励扶持政策》,主要奖励开发区内的设施农业和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比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从2015年开始,县财政列支每年不低于3000万元,扶持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和设施农业的发展。
得益于一系列资金、政策支持和优质高效的服务,一个个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项目,在园区内遍地开花。截至3月底,园区已引进企业49家,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196个,流转土地11.39万亩,实现投资总规模7.7亿元。
位于八里河镇的颍上县八里河海蕴家庭农场,是最早入驻颍上农业经济开发区的一家以草莓、西瓜、葡萄、香梨等果蔬种植为主的规模农业实体,占地400多亩。4月13日上午,记者在海蕴家庭农场草莓大棚里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成熟的草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种有30多亩草莓,每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按平均10块钱一斤来算的话,能卖三四万元的样子,去掉人工等成本,1亩地大概能收益1.5万元左右。”海蕴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海如告诉记者,得益于园区提供的良好政策,现在,他不仅尝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也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据了解,下一步颍上县将在土地确权与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核心轴与核心区建设等方面实施突破,促进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等协调发展,让农业经济开发区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徐立成 实习生 党梦迪)4月21日至22日,省农委小麦赤霉病防治督查组来阜,督查指导阜阳市小麦赤霉病防治等工作。 在阜期间,督查组一行先后来到颍上县罗洋湖农场、夏桥镇,阜南县张寨...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