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记者来到位于颍上县润河镇汪堂村的红绿园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只见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种植的西红柿长势喜人。很难想到这个位处偏远乡村的家庭农场产出的蔬果,竟然成不少大城市里的抢手货。
“我们这每个棚里的西红柿生长时期不同,有的已成熟可以采摘,有的果实还比较小。”正在指导工人分拣、包装西红柿的企业负责人徐兰明告诉记者,当天采摘的西红柿是“圣帝斯”品种,适合长途运输,5万斤订单专供武汉市场。
徐兰明今年48岁,是润河镇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外出到上海、福建等地做蔬菜销售生意,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2014年,徐兰明听说家乡政府正在鼓励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便决定返乡创业。当年,他便在汪堂村流转了300多亩地,投资500万元,成立了颍上县红绿园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开始建大棚,规模种植西红柿。
众多的蔬菜品种,为何独独选择种西红柿呢?“我这些年走南闯北,对西红柿市场行情有所研究。每年这个时间,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南方主产区福建等地的西红柿已经下市了,北方山东等地的还未上市,我们这儿正处于中间位置,西红柿成熟也正好赶上市场紧俏时机,能持续卖将近一个月的好价钱。”徐兰明说,为了保证销路,他还采取分区分时段种植、分批收获的方法,有效规避了集中上市可能遇到的销售风险。由于掌握了客户资源和市场信息,加上精选优良品种,徐兰明的西红柿一上市就供不应求,远销上海、南京、武汉等地。
记者在徐兰明的农场参观时,看到周围都是稻田,秧苗在雨水的滋润下欢快地生长。“这儿以前也是水稻田,现在改成旱地种西红柿,经济效益提升了不少。”徐兰明算了一笔账,种植西红柿亩均收益可达万元以上,是传统“一麦一稻”收益的数倍。为了高效利用土地,在第一茬西红柿卖完后,徐兰明还组织工人在大棚里精心整地,种下了养心菜、红芽芋、紫薯等多种特色农产品。“公司在上海已经为这些特色农产品设立了专门的销售渠道,过几个月,又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徐兰明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心很大,市场意识也非常敏锐。目前,他已经为公司申请注册了商标“新奇军”,经营无公害蔬菜种植、蔬菜深加工、蔬菜果品加工特色食品、运动健康饮料等项目。同时,他还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在淘宝网开办了“八里河特产新奇军”店铺,立志把家乡的特色农产品卖往全国各地。
而随着企业发展日趋稳定,徐兰明又发起成立了颍上三得利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合作社目前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规模种植反季节蔬菜和瓜果,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已有60多户农民入社。“下一步,我还想增加投资500万元,再流转土地200亩,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农户入社,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走好特色农业、现代农业这条路。”徐兰明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任秉文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